第一百九十九章 清丈田亩,均地于民!(4/4)
了正中大案前,递给了张居正。
‘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八个字一入眼,张居正向来稳健的手竟是一抖。
一字一句看完后,张居正夸赞道:“果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逸甫,大智慧,大气魄啊!”
能以己身和家族,去与全天下的官吏、士绅、大族、豪强来一场豪赌,这份勇力,非常人能及也。
以前,张居正还对陈家这类大族子弟有些歧视,现在想法全变了,这群人,就是疯子!
陈以勤、陈家,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疯子!
“元辅谬赞了。”
“欸……我是发自真心,没有半点虚假。”
张居正将圣旨交给在旁侍候的内阁中书舍人刘台,让他传旨给其他阁老看,正色道:“真就不留点后路了吗?”
陈家几代人的气运,不止落在陈以勤身上,还落在陈以勤的两个儿子身上。
长子陈于陛,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朝廷初授庆阳推官一职,在任上兢兢业业,京察、考成皆是上佳。
在今年三月时,朝廷空了不少官位,得以升任少司空,督修京城,在施工中他精打细算,计划周密,堵塞漏洞,保质保量提前竣工,并节约五万余金,受到圣上奖赏。
再次晋升为左司马总督漕运,并巡抚凤阳。
半年来,陈于陛的名字时常在朝廷中出现,他整顿了漕政,保证了大运河的畅通,成绩甚大。
按朝廷规制,陈于陛个人应得例金十三万,但他不贪钱财,将其一半救济了贫生,一半送给养济院。
因此,陈于陛在朝廷中备受赞誉,德、才俱佳,也摆脱了不少‘我的阁老父亲’的非议。
张居正曾提议让陈于陛执掌六部之一,往入阁拜相的方向培养,但被陈以勤以‘门楣过盛,是祸非福’给婉言拒绝了。
而陈以勤的二儿子,陈于阶,和父亲、长兄相比,的确逊色不小,嘉靖三十九年才中的举人,然后在今年选官时,被选为江南桐城知县,听说对身边的下属官吏管教得十分严谨,对百姓却十分宽待。
桐城县境内有数十里长的一片荒芜而肥沃的水洼地,陈于阶亲自带着人筑堤成田,后低租租给无地农民。
据南直隶上报,那些田地每年可获稻谷数十万石。
是个能员。
再等等,朝廷有什么缺位时,陈于阶也能调入京城,不说追上父兄的脚步,但一直走下去,九卿可期。
陈家的气运和家风,张居正说不羡慕是假的。
三代不当官,当了官就跟插上翅膀一样,一连蹦出几个大才。
但在圣旨内,陈以勤竟然主动要求让两个儿子放弃当前官职,去为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奔走。
这在张居正看来,此举或使陈家损失一位阁老,一位堂官。
推行国策不必如此,让谁去干都是干,没必要非驱使着儿子。
“其他人,我不放心。”陈以勤沉吟道。
在国策对面,是几千年来的旧制代表,其他人,很难有这样的决心放手清丈、均还田地。
“于陛,于阶会愿意吗?”
“无所谓愿意与否,他们是我的儿子,是我陈家子弟,是我大明朝臣子,为孝、为忠,他们都没有选择,这是他们的宿命!”陈以勤漠声道。
‘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八个字一入眼,张居正向来稳健的手竟是一抖。
一字一句看完后,张居正夸赞道:“果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逸甫,大智慧,大气魄啊!”
能以己身和家族,去与全天下的官吏、士绅、大族、豪强来一场豪赌,这份勇力,非常人能及也。
以前,张居正还对陈家这类大族子弟有些歧视,现在想法全变了,这群人,就是疯子!
陈以勤、陈家,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疯子!
“元辅谬赞了。”
“欸……我是发自真心,没有半点虚假。”
张居正将圣旨交给在旁侍候的内阁中书舍人刘台,让他传旨给其他阁老看,正色道:“真就不留点后路了吗?”
陈家几代人的气运,不止落在陈以勤身上,还落在陈以勤的两个儿子身上。
长子陈于陛,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朝廷初授庆阳推官一职,在任上兢兢业业,京察、考成皆是上佳。
在今年三月时,朝廷空了不少官位,得以升任少司空,督修京城,在施工中他精打细算,计划周密,堵塞漏洞,保质保量提前竣工,并节约五万余金,受到圣上奖赏。
再次晋升为左司马总督漕运,并巡抚凤阳。
半年来,陈于陛的名字时常在朝廷中出现,他整顿了漕政,保证了大运河的畅通,成绩甚大。
按朝廷规制,陈于陛个人应得例金十三万,但他不贪钱财,将其一半救济了贫生,一半送给养济院。
因此,陈于陛在朝廷中备受赞誉,德、才俱佳,也摆脱了不少‘我的阁老父亲’的非议。
张居正曾提议让陈于陛执掌六部之一,往入阁拜相的方向培养,但被陈以勤以‘门楣过盛,是祸非福’给婉言拒绝了。
而陈以勤的二儿子,陈于阶,和父亲、长兄相比,的确逊色不小,嘉靖三十九年才中的举人,然后在今年选官时,被选为江南桐城知县,听说对身边的下属官吏管教得十分严谨,对百姓却十分宽待。
桐城县境内有数十里长的一片荒芜而肥沃的水洼地,陈于阶亲自带着人筑堤成田,后低租租给无地农民。
据南直隶上报,那些田地每年可获稻谷数十万石。
是个能员。
再等等,朝廷有什么缺位时,陈于阶也能调入京城,不说追上父兄的脚步,但一直走下去,九卿可期。
陈家的气运和家风,张居正说不羡慕是假的。
三代不当官,当了官就跟插上翅膀一样,一连蹦出几个大才。
但在圣旨内,陈以勤竟然主动要求让两个儿子放弃当前官职,去为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奔走。
这在张居正看来,此举或使陈家损失一位阁老,一位堂官。
推行国策不必如此,让谁去干都是干,没必要非驱使着儿子。
“其他人,我不放心。”陈以勤沉吟道。
在国策对面,是几千年来的旧制代表,其他人,很难有这样的决心放手清丈、均还田地。
“于陛,于阶会愿意吗?”
“无所谓愿意与否,他们是我的儿子,是我陈家子弟,是我大明朝臣子,为孝、为忠,他们都没有选择,这是他们的宿命!”陈以勤漠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