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大事,焉能惜身?
高拱都知道推行新政必须大权在握,不惜打压阁僚,排斥异己,他张居正还能不知道?
什么好人坏人,清流浊流,愚人之见!
他张居正不是只会空谈的清流裱糊匠,他是循吏!
能做事,挽天倾的循吏!
为此,他不惜结交竖阉,背刺金石之交,他知道,高拱救不了大明朝!
为此,他不惜窥探圣心,孩视天子,他害怕,他怕这最后的机会,又遇到一个不顾天下的圣君!
他已经不再年轻了,斑白的两鬓告诉他,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身后事,身后名?大明朝危在旦夕,他想不到这么远了。
要让大明朝在新法的祭祀中浴火重生,君上的权柄,阁僚的野望,士绅的贪婪,乃至于他自己的性命,统统都可以作为摆上台面的祭品!
大明朝,必须要在他手里起死回生!
张居正就这样背对着朱翊钧,步伐坚定地,一步步,走出了文华殿,走回了内阁。
-----------------
注1:“迩来法纪渐弛、习俗日渝、此正久安之患。虽有治安之名而无其实,无危乱之事而有其理,所谓遗大投艰于此者也。”——《皇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五十四·三几九弊三势疏》
注2:赖建诚.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注3:周伯棣.中国财政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注4:刘孝诚.中国财税史[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注5:杨慧.17-19世纪中英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02).
注6:需要说明的是,张居正口中的人口数是明朝官方统计,按照现代人口学大模型计算的话,隆庆六年的人口,应在一亿五千零九十一万左右。
高拱都知道推行新政必须大权在握,不惜打压阁僚,排斥异己,他张居正还能不知道?
什么好人坏人,清流浊流,愚人之见!
他张居正不是只会空谈的清流裱糊匠,他是循吏!
能做事,挽天倾的循吏!
为此,他不惜结交竖阉,背刺金石之交,他知道,高拱救不了大明朝!
为此,他不惜窥探圣心,孩视天子,他害怕,他怕这最后的机会,又遇到一个不顾天下的圣君!
他已经不再年轻了,斑白的两鬓告诉他,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身后事,身后名?大明朝危在旦夕,他想不到这么远了。
要让大明朝在新法的祭祀中浴火重生,君上的权柄,阁僚的野望,士绅的贪婪,乃至于他自己的性命,统统都可以作为摆上台面的祭品!
大明朝,必须要在他手里起死回生!
张居正就这样背对着朱翊钧,步伐坚定地,一步步,走出了文华殿,走回了内阁。
-----------------
注1:“迩来法纪渐弛、习俗日渝、此正久安之患。虽有治安之名而无其实,无危乱之事而有其理,所谓遗大投艰于此者也。”——《皇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五十四·三几九弊三势疏》
注2:赖建诚.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注3:周伯棣.中国财政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注4:刘孝诚.中国财税史[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注5:杨慧.17-19世纪中英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02).
注6:需要说明的是,张居正口中的人口数是明朝官方统计,按照现代人口学大模型计算的话,隆庆六年的人口,应在一亿五千零九十一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