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太师请您去一趟。”

    “好。”

    通政使司的官员找到张居正通报了一声,后者顾不上多想,便匆匆收拾一番赶往文渊阁面见陆远。

    “下官参见太师。”

    “叔大来了,快坐。”

    见到张居正,陆远显的很是高兴,他热情的招呼前者落座,并且招呼着张四维看茶。

    “师兄请喝茶。”

    “太师,依着下官对叔大兄的了解,他真的可能会辞官要挟。”

    “下官何德何能,实在是惶恐至极,论成绩、论资历,无论是海关的谭总督亦或者刑部的裴部堂、通政使郑部堂皆比下官更有资格才是。”

    “恭聆太师训下。”

    “是,众同僚都很愿意为国效尽绵薄之力,是故积极申报,毫无顾念小利之私欲。”

    看着看着,陆远不由得露出笑容。

    陆远安排道:“将来本辅就不设明确的随官了,又或者说你们整个政研室都是本辅的随官,品级架构正二品,李崇为主,你给他当个副手,至于官职名称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合适,你给出个主意。”

    “这件事,太师应该问户部的赵部堂。”

    “那你说,他会不会撺掇谭纶、赵贞吉这些和他私交较好的同僚一起。”

    张居正反应过来,也能明白陆远的用心,他没有明言反对,转而说道:“这么大的事,还是要和皇上、和内阁通个气。”

    “下官告辞。”

    “是。”

    “他在吏部干了那么多年,估计羽翼也该丰满了。”

    张四维目送其离开,随后快步折回文渊阁,小心翼翼的看着陆远,试探着开口:“太师,叔大兄他性子急,您别和他”

    陆远呵呵一笑看向张四维:“子维听到了吧,你的叔大兄现在可是和本辅生分不少。”

    “太师玩笑,叔大师兄绝无此意,师兄毕竟是吏部尚书,平素里也是忙的很,您忙师兄也忙,这碰面的时间自然就少。”张四维言道:“谁不知道师兄可是您最器重的随官,慢说门下这种后进的师弟,就连汝贞师兄都是很羡慕叔大兄的。”

    陆远只要愿意,随时可以让一个籍籍无名的官员青云直上、富可敌国、流芳后世。

    张居正起身作揖:“若太师一意孤行,请恕下官无法执行,若太师发怒,可罢下官。”

    “好啊,一心为国好啊。”陆远由衷感慨道:“吏部那么多官员如此坦荡,可见你这个吏部尚书带了个好头,事实证明,这天底下没有办不好的事,也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咱们会不会干,愿不愿意干而已。

    “太师请下官来,一定还有别的吩咐吧。”

    陆远本身就是一个靠官僚手段上位的政客,官僚的组织性他最清楚。

    “跟本辅这就不要那么多客道了,坐着回话,另外该是你的功就是你的功,本辅不说假话,本辅要给你奏功,咱们俩本辅也不瞒你,本辅正考虑擢你入阁的事,你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也锻炼两年多的时间,又做出那么多的成绩,入阁的资格绝对是够了。”

    “算了。”

    “听太师这么一说,下官很期待。”

    “子维,你说张居正的性子,下面会干出什么事来?”

    张居正起身连道不敢,便被陆远抬手拦住。

    “子维太客气了。”

    张居正沉默下来,拱手言道:“太师既有此雅兴,下官自当敬陪。”

    “本辅自然会问他,不过在问他之前,本辅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太师日理万机,下官不敢叨扰。”

    “他俩不行。”

    陆远直接摆手:“郑大同当个传声筒还行,让他自己拿主意,一件芝麻大的小事他都得考虑三天,至于裴锦超他性格太粗横,在三法司干的时间太久了,看谁都像有罪之人那怎么行,入阁要懂得团结,不能总把自己人当坏人。

    一边是自己的乌纱帽和锦绣前程,一边只是一群还没当官的士子,哪头轻重?

    除非全天下所有省府县主官团结起来,有组织的对抗考成,对抗陆远才能逼迫陆远退步。

    这些资源包括政治资源(权力)、经济资源(财富)和名声资源(官方史录的修订和官媒文章刊发)。

    文渊阁恢复安静,陆远没有继续批复奏本,而是起身来到窗边,推开来眺望苍穹。

    “叔大。”陆远又扭头去看张居正,含笑问道:“是这样吗。”

    “够了!”陆远沉声喝止:“本辅看你是昏了头乱说话,罚你回府闭门禁足十日,静思己过,若仍不知改悔,那就辞官吧。”

    古朴肃穆的宫殿群井然有序的坐落在阳光之下,屋舍上的琉璃瓦映着光辉,红墙内,一队队金吾卫在往复巡逻,内官监的小太监清扫着浮尘。

    “已经过半数了。”

    “哦?”陆远语气惊诧:“那么多?”

    “呵呵。”

    张居正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