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位疏》很快就被送入了皇宫,通政使张文宪带着这奏疏走进文渊阁。

    此刻的文渊阁内,欧阳必进、徐阶、罗珵三名阁臣都在,因为刚过罢年关的原因,现在还不忙,假期的懒散劲还没有散去,此刻三人正守着香茗聊的开心。

    看到张文宪神情严肃的走进来,三人停止畅谈,齐刷刷看向张文宪。

    “张部堂,有什么要紧事吗?”

    “一个叫朱敬钧的镇国将军入了京,带来了一本疏。”

    张文宪拿起那道劝位疏开口。

    此话一出,文渊阁内顿时安静的落针可闻。

    不需要张文宪说出这道疏的内容,三人几乎全部猜到。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躲是躲不开的。

    作为首揆的欧阳必进开了口。

    “拿给老夫看看吧。”

    “是。”

    奏疏放到了欧阳必进的案头,欧阳必进看着封面上那刺目的三个字,深吸一口气翻开。

    内容不长,几乎通篇都是对嘉靖的批评之声,核心只有一点。

    劝嘉靖退位。

    最后的落款处,是几十名藩王郡王的签名和盖印。

    “前几天,南京的五军府刚来了一道疏,说再次请求朝廷准许江南重设都司,同时请五军府合并,复立大都督府。”

    欧阳必进合上这道劝位疏,长叹一声言道:“如今,宗亲又上劝位疏,徐阁老、罗阁老,你说,咱们内阁该是什么意见呢。”

    徐阶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开口。

    “阁老,重设都司、复立大都督府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要全力支持,至于这宗亲们上的劝位疏,宗亲毕竟和皇上是一家人,皇上的家务事咱们也不好插嘴啊。”

    欧阳必进又道:“这疏,是否给皇上送去。”

    “当然应该送了。”

    “谁去送?”

    罗珵站了出来:“如果两位阁老不愿意的话,那就老夫去吧。”

    “这么大的事,咱们内阁应该集体出面的好吧。”徐阶看向欧阳必进:“欧阳阁老,您说呢?”

    “没错。”欧阳必进点点头:“咱们一起去吧。”

    这种事上就不要再去幻想什么独善其身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必须给出一个态度出来。

    欧阳必进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支持。

    从感情和几十年的为人立世准则来说,欧阳必进无法支持这种以下犯上的事,但另一方面他也看出了此刻的天下局势。

    士林不用说了,随着严嵩的认输低头,严党归附陆远,天下士族就此一心,全力支持陆远一个党魁领袖。

    五军府代表着武勋国戚,他们也开始支持陆远。

    宗亲是皇明的根,这群人守着铁杆庄稼、享受着王田的民脂民膏,而今竟然也会去支持陆远。

    可以说整個国家唯一能说上话的三个利益群体全面支持陆远。

    如此浩荡不可逆的力量可以轻易摧毁任何一个人甚至是任何一个王朝!

    只能说士林、武勋、宗亲他们支持陆远赶走嘉靖,但他们不支持陆远改朝换代,这才只是劝位疏,要是无条件支持陆远的话,恐怕现在大明朝都该改名了。

    如此浩荡之大势,哪里是欧阳必进能抵抗的。

    他抵抗,会瞬间被浪涛吞的连骨头渣都不剩。

    三人联袂走向西苑精舍,还未进入的时候就和黄锦撞了个照面。

    “三位阁老。”

    黄锦站住了身子:“将奏疏拿给咱家吧。”

    “黄公公”

    “主子已经知道朱敬钧入京的事了,他带来的什么主子也都知道了,给咱家吧,三位阁老就不要进去了。”

    三人彼此对视,徐阶站出来言道:“黄公公,如此关乎我社稷之大事,老夫等人身为内阁辅臣,本当在皇上面前”

    “在主子面前对着伤口撒盐吗?”黄锦一句话将徐阶噎个半死:“主子口谕。”

    三人一愣,立刻跪下。

    “臣等恭聆圣谕。”

    “以前你们这些大臣口口声声说天家无私事,而今宗亲上疏劝朕退位,尔等又只会推诿给朕,说这是朕一人的家事,无一人愿替朕分忧担责。

    朕何德何能,登基至今能有尔等肱骨之臣的辅助,你们都是我明朝的忠臣贤臣,独朕一人是昏君、庸君。

    罢了、罢了,万般骂声朕一人承担,朕不想再和你们斗了,朕退位便是!

    但请诸位卿家念在同朕三十余年君臣情谊的份上,莫要逼朕太急,给朕数月时间安顿后续事宜,最迟不过六月,朕一定下退位诏书,若朕食言,自绝于祖宗、自绝于社稷。”

    徐阶叩首大呼。

    “臣等绝无劝皇上退位之意,此皆是宗亲之所为,臣等是来和皇上商量此事的,望皇上明鉴啊。”

    黄锦冷眼看着,圆润的腮帮子鼓起,抽搐许久,开口言道。

    “徐阁老、徐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