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和饮品。

    为此,负责做菜、上菜、斟酒、擀面、泡茶的人员悉数被隔离审查,逐一询问。

    做菜的团队是严家专门聘请的专业厨师团队,包括做面的师傅在内,他们协同作业,全程共同操作。鉴于食物都是集体准备且其他人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初步判定做菜环节不存在投毒可能,这群厨师率先被排除嫌疑。

    做面的师傅尚未摆脱嫌疑,既然其他人食用同样的菜肴安然无恙,唯独严振海中毒,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他单独食用的某种物品上。细细思索,唯一独享的食物便是那碗特别定制的长寿面。

    此外,递菜的服务人员也曾一度受到怀疑。然而,严振海桌上的菜品并非由普通仆役送上,而是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亲手端来,借此展现孝心。因此,这批服务人员很快也被排除了嫌疑。

    做面的厨师尽管与做菜团队同一出处,是否有可能单独下手下毒呢?李石头和王朝生深知,任何犯罪行为的背后都有动机支撑。这名厨师是否有足够的动机毒害严振海呢?他能在严振海的死中获得何种利益?答案似乎是毫无得益。更何况,这名厨师之前一直在县城酒楼工作,与严振海并无明显的恩怨纠葛,怎会有下毒的动机?

    因此,侦探二人组判断厨师单独下毒的可能性较低。实际上,他们快速排查的过程中,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人选,即严振海的三位子女以及他那年轻的配偶玉玲珑。

    严家的三个儿子中,已有两个参与到昨晚的上菜过程中,他们具备下毒的机会。而玉玲珑则负责清洗了新茶壶并泡制了那壶茶,她同样有机可乘。

    值得注意的是,严振海一旦离世,真正能从中受益的,恐怕只有他的亲人——这三个孩子以及玉玲珑。作为严振海最亲近的人,他们在嫌疑名单上名列前茅。

    三位儿子究竟有何种动机要去杀害父亲呢?倘若只是为了争夺家产,逻辑上他们应当针对彼此,而非父辈。即便除去严振海,他们仍是同胞兄弟,家产分配并不会因此改变。何况,严振海在世时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棵大树,他的存在保障了家庭的繁荣和外界的尊重,依托他广泛的人脉,三个孩子并无充分理由去仇恨父亲。

    “这确实不合逻辑!”李石头和王朝生琢磨着。

    于是,他们将焦点锁定在了玉玲珑身上。假设是她下手,动机则较为多元,特别是年龄差距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如果玉玲珑在外面有了心仪之人,那么除掉严振海这个障碍变得合乎情理。

    因此,两位侦探决定集中精力调查玉玲珑。她虽然表面保持着冷静,内心却清楚自己摆脱不了嫌疑,毕竟她与严振海的年龄差距过大,容易让人联想到贪图财产的动机。如今严振海离奇暴毙,她的嫌疑无疑加重了。

    令李石头和王朝生始料未及的是,当他们向严振海的三个儿子透露玉玲珑的重大嫌疑时,三个孩子竟然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反对和不信。这样的反应完全颠覆了两位侦探的预期。通常情况下,继母与子女的关系本就微妙,尤其玉玲珑年纪甚至小于长子严志厚,按理说,三个孩子应该对她抱有抵触情绪才对,为何他们会如此一致地维护玉玲珑呢?这让李石头和王朝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三个孩子口径一致,他们表示玉玲珑对待父亲极为贴心周到,对兄弟三人亦是呵护有加,平日里展现出温婉善良的一面,打死他们也不相信她是杀害父亲的凶手。他们分析,父亲健在,玉玲珑在家中的地位才有依靠,若是父亲离世,她在严家的地位只会更加岌岌可危,没有任何理由促使她对父亲下手。

    李石头和王朝生对视一眼,颇感意外。他们从未想过玉玲珑在三个孩子心中的形象如此美好,这确实是一件颇为罕见的事。

    尽管心中存疑,但他们并无确切证据,不便贸然对玉玲珑采取拘捕或控制措施。毕竟玉玲珑是严振海的妻子,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他们不能随意行事。

    无奈的是,寻找物证的过程困难重重。早在他们初次勘查时就了解到,昨日的剩菜剩饭已被严家清理干净,如此富裕的家庭是不会保留隔夜食物的。至于茶壶,也被玉玲珑及时处理过了,茶叶倾倒洗净,遵循了严振海一贯不喝隔夜茶的规矩,玉玲珑的行为并无不妥。

    一天忙碌下来,两位侦探依然两手空空,甚至连毒药是如何投放的,严振海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中毒的,都没能找到答案。

    夜幕降临,严家沉浸在真实的哀痛之中,此前为“活出丧”而准备的一切,此刻全都派上了真正的用场。一场诡异的“假丧变真丧”,使得一切都显得格外离奇。

    李石头和王朝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们绞尽脑汁搜寻可能导致严振海被害的动机,因为只要有动机,就能缩小嫌疑人的范围。然而,反复思量之下,他们目前重点关注的嫌疑人似乎都没有合理的动机,至少表面上看不出来。

    两位侦探陷入了深深的困扰,本以为这只是一桩相对简单的中毒案件,却不料调查至今却一无所获。时间拖得越久,案件就越发棘手,因为那些重要的证据可能会随着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今中外奇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瓜乌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瓜乌龟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