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言此药非绝对安全;孙如游礼部尚书更是警觉,强调此事关乎龙体安危,仙丹岂能轻率入口?

    然而,在紧闭的宫门背后,一股无形的压力迫使事态急转直下。一名内廷乳媪焦急催促,要求即刻炼制并进奉丹药。群臣面面相觑,最终不得不硬着头皮,同意李可灼现场调制药剂。不多时,一颗鲜红的丹丸出炉,光宗即便饮水已显艰难,却依然决意服下。令人惊讶的是,服药后光宗竟短暂恢复了气力,称赞李可灼乃国之忠良。

    惶恐不安的群臣退出宫殿,门外静候佳音。不久,宫内传出消息,称皇上服药之后身体暖和舒适,食欲渐增,一时之间,群臣虽心中疑云重重,却又难掩欣喜之情。李可灼以及御医们留在殿内密切关注,时光恰逢巳午交替之际,一切宛如笼罩在一片神秘而紧张的气氛之中,等待未知的命运裁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李可灼神色凝重地步出紫禁城,奔赴内阁总理方从哲处,带着一份让人背脊发凉的消息:皇上药力似有消退迹象,急需再服一粒红丸续命。尽管御医们异口同声警告,坚决反对再次施药,然而,皇上那近乎哀求的急迫催促犹如一道无法违抗的圣谕,使得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准备第二颗药丸。

    就在这一片忐忑不安的氛围中,九月初一的拂晓时分,随着五更鼓声的敲响,宫墙之内突发变故。光宗皇帝的健康状况瞬间恶化,如同悬崖边摇摇欲坠的大厦,顷刻间崩溃。众臣尚未从睡梦中彻底清醒,便被一阵疾风骤雨般的内监紧急召唤冲散了宁静,慌乱中奔入皇宫,愕然发现龙椅之上已然空荡,光宗已驾鹤西归。

    方从哲在惊愕与混乱交织之际,急于稳定局势,迅速召集阁臣,未经充分商榷便拿出早已草拟好的遗诏,以逝去君主的名义,对李可灼大加赞赏,并下令赐予丰厚的银币褒奖。这份遗诏甫一公布,立即激起轩然大波。朝野上下瞬时议论纷纷,人们心知肚明,遗诏背后的真正执笔者正是首辅方从哲。这一举动,无疑在无形中将他与那扑朔迷离的红丸事件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成为难以摆脱的嫌疑焦点。

    十月的晚秋,笼罩着京城的不只是落叶与寒霜,更有“红丸案”真相探寻的热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沸点。礼部尚书孙慎行与左都御史邹元标联手投石问路,呈上了两份震撼朝野的奏章。孙慎行掷地有声地揭示:“即使方从哲并无直接弑君之意,但他对事件的处置却足以构成间接杀君之罪。他试图洗脱弑君之名,却终究难逃实质上的责任担当。”这番言论如同一把尖刀,精准地划开了案件核心,为彻查“红丸案”的幕后黑手定下了严苛的调查方向。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方从哲内心翻江倒海,反复斟酌之下,终于撰写了洋洋洒洒的一篇奏折。在这部长篇累牍的自我辩护书中,他极力澄清自己与“红丸案”的牵连,并以无比恳切的态度请求朝廷准许他远离权力旋涡,告老还乡。奏折送出仅仅十日,年轻的天启皇帝便下达了御批,同意了方从哲的辞职申请。到了十一月初,这位执掌朝政长达八载的老臣,黯然告别繁华的京城,踏上归隐之路。

    与此同时,光宗暴毙的秘密引发了一系列更为大胆的猜测。御史郑宗周与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人敏锐地洞察到,此案或许与昔日宫廷内的“梃击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疑背后潜藏着一个蓄谋已久的杀机,目标直指光宗本人。而刑部主事王之宷则进一步揭露,光宗的猝死可能与郑氏家族、甚至是光宗宠爱的妃子李氏等人之间的权力争斗密切相关,一场宫廷内的暗流涌动,正逐渐浮出水面。

    光宗登基未足月,突然驾崩,加之朝廷内部各党派斗争如火如荼,这让光宗死因之谜变得炙手可热,同时也不乏揣测东林党借此机会打击异己的声音。种种热议的核心,便是围绕着方从哲、李可灼以及崔文升等关键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均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

    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等多位高官及众多监察官员,纷纷对方、李二人涉嫌误诊误药提出强烈弹劾。御史王安舜对此直言不讳:“先帝脉象旺盛而浮大,乃是三焦火盛,面部泛紫带赤,满面发热,喝粥亦烦躁不安。这是体内火毒积结,应当清火而非助火。红丸中的红铅取自妇人经血,属阴中之阳,纯火精华,将其用于治疗虚火燥热之症,无疑是加速死亡的催化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宗正是在服用红丸后迅疾离世,而首辅方从哲竟在光宗驾崩当天,亲自拟定遗诏,嘉奖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此举引起了多方猜疑。御史王安猛烈抨击方从哲“随意推荐江湖庸医”,并指责其通过赏赐掩盖自身过失。御史郭如楚亦明确表示方从哲绝不该赏赐进献可疑药物的李可灼。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方从哲被迫按照太子指令,对李可灼处以扣除一年俸禄的处罚。

    进入十月,孙慎行与邹元标两位重臣再度抛出两份振聋发聩的奏疏,孙慎行一针见血地指出:“方从哲虽然没有直接杀害君主的动机,但他应对君主之死负有实质性的罪责。他试图摆脱弑君之名,却无法逃避实际酿成的悲剧后果。”面临诸多指责,方从哲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今中外奇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瓜乌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瓜乌龟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