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珊珊忙活了几天,才完十大帝王的相关资料与视频剪辑。

    与林枫编辑的十大帝王互相审查了一番,又作了一些修改。

    双系统才扫描确定符合历史真相这才投放到万界之中。

    天幕开启,声音特效开动,盘点开始。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榜】

    “在华夏历史上共有四百六多位帝王,谁才是十大帝王?谁才是千古一帝?”

    【十大帝王榜】

    “本次榜单以历代帝王之功绩为准,不涉及个人私德。只讲贡献与过失。”

    天幕一如既往,盘点随着背景音乐和历史画卷展现于万界之中。

    “十大帝王,第十位:

    他是严重被低估的皇帝,一生都罩在父亲和妻子的光环下。

    他是被后世差点遗忘的人,历代以来忽略了他,然而其功绩却远超他的父亲。

    评判一个皇帝历史功绩标准是什么?

    1政治,经济方面。

    2文化,教育,科技。

    3开疆扩土

    4民心,文化传承。

    这位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他正是大唐王朝唐高宗李治!

    一个本来与帝位无缘的人,却被后世戏称“捡漏王”。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别名:雉奴。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二年六月庚寅日,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

    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五年,封晋王。于贞观十七年,被册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为什么被戏称为“捡漏王”呢?这不得说一下封建帝制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奇葩逻辑。

    古之圣贤,诸子百家所有思想都是教导统治阶级的,而不是教育天下百姓的。

    后世有一句话:

    秦汉之后,不学不读儒家学说。秦汉之后,儒学变味了,被篡改了。

    先秦时期及春秋时代,诸子百家曾在稷下学宫,有过一场大辩论。

    成语“断章取义”的故事便来源于法家代表韩非子,商鞅与孟子的一场辩论。

    也就有了百家争鸣,迎来思想大解放最好的一个时期。

    孔子所创儒学思想所倡导的是“仁”,强调周礼,长幼有序,更强调“德行配位,德不配位,则乱天下,又岂可为君。

    然而秦汉之后,儒学不是被阉割就是被篡改。天下有德者居之,成了一句空话。

    只强调长幼有序,又加入私货:嫡庶有别。

    却忘了封建王朝口中的孔孟两圣是小妾所生,庶出。孔孟从未讲过嫡庶有别。

    现在谈谈李治,这位大唐捡漏王,又是如何继位大统的。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在大唐历史上发生多起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就是太子李承乾发动玄武门之变,兵败而废太子之位。

    起因是魏王李泰引发夺嫡之争,与李世民过分宠爱李泰,让他生了夺位之心。

    又有一帮官僚从中兴风作浪,幻想从龙之功。

    加上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太子,从此性情大变,残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们,李刚,孔颖达,魏征等十几位老师对太子过分严苛,产生逆反心理。

    在东宫内荒淫无度,让宫中之人扮演突厥人,还曾言:不当大唐天子,要当草原部落的酋长。

    倘若突厥人进攻大唐,拱手相让,引兵攻打长安,屠城!

    不仅如此,还养面首,有一男名曰称心,俩人皆为男子却干出令人恶心的渔水之欢的事。

    称心被李世民所杀,李承乾还为其哭丧守灵。

    魏王李泰,作为藩王不去封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开文学馆,广纳人才。

    李世民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如何夺取帝位,不正是从文学馆招贤纳士开始的吗?

    这也导致朝堂之上分成数个派系,太子党,魏王一派,中间派。

    帝王之术不仅用来对付朝中之臣,连自己的儿子们也成了牺牲品。

    一句话谪出的都是宝,庶出的都是草。

    最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论相貌,才学,能力,军事上是天才,却成了长孙无忌眼中钉,肉中刺。

    不惜除之为后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继被废,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治。

    后世百家讲坛曾讨论过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

    如果李恪没有被长孙无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发动逼宫立李治为太子之前。

    果断处决长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用户愤怒的狮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用户愤怒的狮子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