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忌,大唐会不会发生后面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样也会出现一个盛世。

    只可惜李恪之悲剧在于其身怀两朝血脉,其外公是隋炀帝杨广。

    一些唐朝臣子荒谬的认为,李恪是隋炀帝杨广的外甥会复国隋朝,天哪!

    李恪他姓李,不姓杨,这奇葩的脑回路怎么想出来的?

    更何况李恪被冤杀之时,李治已登基为帝,已当了四年的皇帝了。

    李世民选择李治为帝本意就是要保全剩下的儿子,却忘了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

    这也是李治恼羞成怒的原因,下决心除去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根本动机。

    李治难道不知道李恪是冤杀的?知道,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只有三人。

    李治把帝王之术玩到最高境界,宋高宗赵构,清高宗弘历与李治相比,差得太远了。

    唐高宗李治,扮猪吃老虎,把一切都玩弄于鼓掌之间。

    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由着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

    唐太宗问道:“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答曰:“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

    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

    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唐太宗听闻,大喜说道:

    “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晋王李治才九岁。

    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

    不久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唐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

    贞观十七年,由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

    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

    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为储君,李泰许以唐太宗将杀子传弟。

    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

    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

    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

    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李积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自杀。

    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

    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将讨伐高句丽,命令李治留守定州。

    等到唐太宗基本确定了发兵日期之后,李治神色悲哀,整天啼哭。

    因而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唐太宗都同意了。

    用快马奏事,从此开始。

    等到唐太宗大军凯旋,李治跟从唐太宗到并州。

    当时唐太宗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亲自用口吸毒脓。

    扶着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

    李治继位,改年号“永徽元年”,开创了第二个盛世“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唐朝版图达到最大。

    显庆年间,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房家灭门,高阳公主赐死。

    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或死或贬。

    经过此事,唐高宗皇位的重大威胁势力被铲除。

    显庆二年,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

    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高宗选择的。

    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

    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

    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

    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

    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的。

    显庆三年褚遂良死于爱州,显庆四年七月,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

    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

    一切都自作主张中外以进谏为忌讳,长达二十年,都无人敢犯颜直谏。

    显庆五年,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后,献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于东都洛阳紫微城正南门,唐高宗责问后下诏释放。

    李治在位期间,李治广建宫室,劳役繁重天下莫不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用户愤怒的狮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用户愤怒的狮子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