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野上飞翔。

    阎宝部未战先溃,一部向河边汹涌,一部机灵鬼就跟着阎宝向西奔逃。那骑兵兄弟有畜牲代步,自然是跑得飞快。步兵兄弟就比较惨,免不得就被咱黑爷一顿好杀。

    为了跑得快,步兵兄弟们丢盔弃甲,兵刃全无,还是以背相对,全做了上好的活靶子。郑大帅神勇无敌,一杆大枪抱稳,也不用怎么技巧,就是借着马力猛冲,就将一个又一个逃兵切段、豁开。

    也有玩弓的大聪明干脆也不射箭了,抽出钢刀翻手握着,刀刃向外,也是借着马力就往人堆里扎。那亡命奔逃的梁兵,不是被奔马撞翻,就是被钢刀切断。

    那真是肝肠满地,人头滚滚。

    郑大帅杀得兴起,竟高歌起来:

    “丈夫力气全,一个拟当千!

    猛气冲心出,视死亦如眠……

    西边的周德威此时却已是强弩之末了。

    他用了全力,但李思安不愧是梁军猛将,所部相州兵也着实能战。面对铁林军的疯狂围堵,在付出千余人的代价后,终于站稳脚跟,硬挤压出一片登陆场。

    于是,后面的梁军开始渐次过河。

    先过来的,也是一万魏兵。

    此次河北战场上,魏兵或者说天雄军着实让人眼亮,一扫老魏博的窝囊表现。

    李思安所部相州兵其实就是魏博兵,打得十分强硬,也打得十分辛苦。后面的魏军弟兄就看不过眼了,都不等浮桥架好,划着船就往过冲。

    手法都很相似,上岸就结小阵,然后小阵汇大阵,扑上来就拼命。

    得了兄弟部队的支援,李思安部斗志愈发旺盛,一点点将铁林军往外挤。

    在安排铁林军独自与西路梁军周旋时,其实辽王与周德威心知肚明,铁林军就是一个诱饵,一个陷阱。在必要的时候,周德威就会领着溃军向辽王方向靠拢,给骑兵突击梁兵创造机会。

    只是,战场联络不便,想要配合无间非常困难。而且敌众我寡,玩得不好,反会搞死自己。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辽王还是周德威的第一选择还是铁林军能将梁军拖住。

    拖住,拖疲,拖伤。

    尽可能地予敌以杀伤。

    终于,半日激战,过河的梁军愈众,而铁林军则成疲军。

    周德威不得不盘准备溃退了。

    但是想退下来又谈何容易?都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弟兄,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旦溃乱,哪怕最终此战获胜,但铁林军又能活下几颗种子?

    趁对面梁军轮换,周德威终于逮到一个机会,果断下令,铁林军后撤让开空间,逐步同梁军拉开距离,以减少伤亡。

    撤退方式也没甚稀奇,与放才退走的赵兵相类。

    一阵顶住,一阵后撤,次第循环。

    当然,面对李思安的进击,周德威的难度系数要比赵兵高了不少。

    好在李思安见状,也并未全心猛打。

    他的队伍也是血肉之躯,过河半日同样疲累。

    后面的援军已经过河,只需待其整顿完毕,大军压上去就能稳赢,不必再让自己的弟兄们枉死。

    此外,李思安还在惦记着东路战局。

    他是骑将出身,虽然现在的手下主力是步军,但看辽骑东去,李思安略作思索就明白了敌军的意图。所以,他既要统筹考虑与韩勍的配合问题,更要让部下抓紧恢复体力,以便应付随时可能杀回的辽骑主力。

    嘿嘿,这就是兵力优势了。

    换了他李思安也难以抉择。

    辽贼兵力不足,又一心想翻盘,两个坛子一个盖,肯定难受。

    李思安一面迅速整顿队伍,一面给后面的王景仁去信,让他速速过河。

    眼前的辽贼已经残废,看样子是要走了。又向东望望,开始揣测韩勍的境况。

    李思安倒不担心韩勍出险,东路军是梁军精锐中的精锐,赵兵屁用不顶,破之必矣。就算二万辽骑过去,怎么,就能翻了天?

    他开始纠结韩勍别跑得太快,把功劳全揽走了。

    李思安越想越觉着有理。此时此刻,十有八九赵兵已经完蛋,辽贼要么已同韩勍混战,要么就是跑了。不论怎样,若等韩勍打退了辽骑,怕不就一路推到镇州城下去了?哪还有他老李啥事?

    他李思安可不想做傻逼呵呵的项羽,老子打硬仗,却让刘邦偷了长安。

    他们这三万人得赶紧抱团抢功去呀。

    各自揣着心思,周德威抓紧整顿铁林军准备撤退,李思安忙着让队伍休息吃喝,补充体能。

    原本喧嚣的战场就这么得了片刻平静,只剩伤兵满地打滚,哀嚎不已。

    岂料风云突变,东边突然就有许多骑士奔来,后面还跟着烟尘大起。

    待走近了,看是阎宝的将旗,跑得这个狼狈啊。

    这厮不该在河那边么,怎么到此?

    满腹狐疑的李思安忙让军士戒备,过来看看什么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