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李克用后期河东步兵就完蛋了。周德威原先那个铁林军,只有千多亲军还凑合,剩下都是什么玩意,守城都嫌丢人。怪不得梁军包围潞州时,这厮死守余吾寨就是不救援。

    心虚呀。

    辽王自忖,爷爷手下若是那个德行,也不敢救。

    如今的铁林军,军士大多是这一二年招募操练的。所以,实际是支新队伍,也就在夏州打了一回。新队伍,跟这帮变态的老前辈一比,还是多有不如啊。

    个把时辰不到,目测铁林军就死伤近千,再搞会儿怕不就得崩了。

    辽王也是看明白了,梁军就是要拼人命弄死自己。

    在这一瞬间,辽王的脑海中,也是跳出了香积寺这个战例。

    当时,郭子仪他们就是靠人多,硬生生拼掉了安庆绪的大军。

    就是人命换人命啊。

    李可汗的心里生出些许惧意,心脏扑嗵嗵狂跳,难道老子要当安庆绪?

    别说,还真的很像!

    辽王忙摇摇头,将这些杂念丢开。

    可是放梁军过河么?那不更完了。

    末了,辽王向身边的儿子恨恨说道:“去,告诉周德威,城外大军皆归其节制。死守。你也不必回来,听从周德威调遣。”

    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拼就拼吧!

    在最后一个铁林军死完之前,战斗绝不结束。

    眼看城下激战如此惨烈,耳闻辽王如此命令,郑屠子真是心揪。

    这般打法,周德威不死也惨。

    瞅瞅对岸集结的梁军越来越多,浮桥已渐渐成形,郑守义几次想说,要不然往后走走?我军优势在于腿长,与梁军在这方寸之地死磕是舍长就短,不上算呐。转念又想,大李子久历战阵,这点道理不会不懂。既要死守,或许另有考量?

    郑大帅纠结数次,终于很有自知之明地将嘴边的台词又咽了回去,继续认真观战,目光,则落在城下的那四千辅军身上。

    ……

    西边杀红了眼,东边暂时还算风平浪静。

    对面梁军瞧着也只数千,步骑各半,可能骑兵稍多点?毕竟骑兵占地大些,隔着河要分明白还是挺考验水平。

    李弘规好汉站在箭楼上观察敌军,不时望望西边的战场,舔舔嘴唇道:“梁公,是否过去帮手?”毕竟是援军嘛,助拳的打破头正主却无动于衷,可能还有点良心的李弘规多少有点不落忍。

    咳,真动假动先不讲,反正这个漂亮话还是得说嘛。

    梁公儒听这老伙计放屁毫无诚意,翻个白眼,道:“辽王威武,我等守好这桥便是帮了大忙,不必过去添乱。”心曰,李哥你可长点心吧,咱俩跟这装啥呢,李可汗又听不见,说给谁听呀。

    李弘规装模作样向西又瞅瞅。

    其实他这个塔台不是太高,也就勉强看到西边在打。视角上来说,就看个人挨人,细节完全不清。

    也不知这厮长了千里眼了怎么,忽然李弘规大腿一拍道:“好,打得好。辽王威武。”心里却在想之前被辽贼狠捶的那几次窘迫。虽说现今两家做了友军,但是,眼见辽军吃瘪放血,李将军仍然压抑不住心里的那一点点邪念。

    最好是梁贼和辽贼杀个两败俱伤。

    可能是玉帝老爷听到了李弘规的祈祷,自己对面的梁军突然就动了。

    赵军对面的正是五千神威军、龙骧左军二千余骑,以及韩勍的一千卫队。

    总计步骑八千余。

    本来韩勍、李思安的意思,辽贼与赵贼分守东西两地,可以部分军队在西边佯动,吸引辽贼注意。主力由侍卫马步亲军及魏兵四五万人,直接从东边的浮桥渡河。打眼前这点赵兵,那还不是砍瓜切菜一样就打散了。

    然后,这四五万主力直接向西席卷高邑。

    李可汗若是不跑,就靠这几万人,绝对让他断胳膊断腿。

    但是王景仁提出了新方案。

    若按韩勍建议,王景仁以为李可汗八成就得跑了。难道谁真的相信,李可汗会为了王镕鞠躬尽瘁?

    此次北征,重点从来就不是成德的得失。打他,只是为了把辽贼精锐勾出来,伺机消灭。否则,哪怕把成德的废物杀光,又有何用?

    既然韩勍等梁将愿打,王大帅就不想只吃个赵军。

    王景仁建议,将侍卫亲军分东西两路过河。

    西路一部,从高邑附近北渡济水,目的是粘住辽贼。

    东路一部,应待西路先过河后再过河,迅速击溃赵贼后,侧击西路辽贼。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才是王景仁王大帅的风格。

    反正是晃哥的人送死,大老王不心疼。

    这建议倒是也很符合汴将的口味,于是各方一拍即合。

    西路由李思安打前站,渡河搭桥。这一战就是他鼓动要打,你李思安不上谁上?没得说,这个硬骨头当然得你李将军来啃。

    东路则由神威、龙骧两军冲锋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