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可是时间长了,该难受还是会难受。

    尤其去年最难熬。

    郑二把腿无情地跑了,把他刘二顶到前头,李大也没兵用,汴兵来夺棣州,刘大帅都没敢打,直接就撤。也就是提前将粮食财帛搬去了沧州不少,减少些损失。人口么,愿走的也迁了些,可惜不多,乡土难离,刘大帅也无办法。

    后来汴军造成一波难民,实在养不起,半卖半送给卢龙,倒是换些好处。

    惶惶不可终日呦。

    好有那么几日,他刘公子都想跟三哥聊聊了。

    直至今年卢龙大军奏凯南归,刘大帅才能稍微安稳。可惜义昌的处境那真是江河日下。原来还有个淄青挡刀,如今棣州都在汴军手上,你看梁王好像在别处忙,其实想来义昌也就是一抬腿的事。

    梁军搞偷袭那是高手啊。

    所以,义昌大军得时刻准备着,不能掉以轻心。

    刘大帅也是整日苦思破局之道,奈何局面如此,基本无计可施。唯一能使点劲的,好像也就魏博了。所以,在搞乱魏博这事上,刘大帅跟辽王、郑二实是穿着一条裤子。见到李公佺的儿子,好言安抚一通,刘守光先请他回馆驿休息,抓紧将手下叫来商议。

    在坐除了元行钦等宿将,赵珽也端居其中。

    当年卢龙之变,老赵决定继续留在沧州发展,继续在刘家发光发热。正所谓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赵珽自知在卢龙难有出头之日,不如好好伺候刘二。义昌镇小是小点,也是卢龙属镇不假,可大小也是个方镇,坐拥四州之地百十万口。

    当然,如今只剩三州了。

    这些年赵珽积极表现,主要为刘大帅搞粮拢钱出力不小,渐渐也得了小刘信任,担任节度府判官。主要是这厮毫无底线的作风,很合刘大帅的脾胃。不过今天这个话题比较敏感,赵判官决定先看看风向,不着急发言。

    毕竟他老赵已经换了几任东家,这种涉及站队的问题,还是少说为妙。

    作为刘守光的亲信元从,元行钦顾忌不多,率先表态:“李公佺居心叵测。”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边上刘化修亦道:“不错。魏博欲挑动我与卢龙不和。”

    “义昌逼仄,不可无后盾强援。梁王雄猜寡恩,不足为信。魏博反复无常,且魏兵骄横怯战,不足为援。”这是周遵业。当初渝关变乱后,他与刘化修选择追随刘守光,数年来辗转南北,在义昌地位不低。

    赵霸看看几位老前辈都表了态,本想附和几句,却被族叔以目制止。这小子当初拜了刘仁恭做干爹,后来老刘下课,小刘却并不想要这些义父义母的亲兄弟,霸哥便顺水推舟恢复了本姓。

    赵珽感觉自己可以出场了,遂向刘守光一拱手,道:“明公。诸位所言甚是。魏博勇于内斗而怯于外战,便是李公佺上位,于我镇何益。”

    他当然知道李公佺用心何在,南边有个强临梁王就不好受,北面还有个强势的卢龙,就算上了位也是夹板气,没有好日子过。若能拉着义昌一起骑墙,岂不好过很多?哪怕挨揍,也多一个陪绑。

    嘿嘿,想在义昌和卢龙之间搞事,哼,魏博这帮杀才也就这点出息喽。只会在背后耍些小伎俩,真是贻笑大方。难道刘大帅不想骑墙么?但你得看时候,不能胡搞啊。

    看众将都表了态,刘守光慨然道:“诸位所言我岂不知?我与卢龙唇齿相依,岂能受魏博挑唆背信弃义。罢,打发这厮回去,魏博这浑水与我何干。”

    赵珽眼珠一转道:“明公,亦不必如此。”

    “哦?”刘守光试探着问道。

    赵珽遂躬身道:“不若稳住这厮,急使人将事告于辽王,请其定夺?”

    众将闻言,皆点头认可。

    刘守光作状凝眉思索片刻,亦抚掌笑道:“赵公所言甚是,甚是。如此,这些日便请赵公将那厮陪好。元行钦,你亲去幽州一趟,务必给辽王陈说明白。”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