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挡得住。

    兵败如山倒啊。

    李匡筹浑身浴血,心下何等畅快。本来还糟心怎么能够做到出其不意,赵珽说要送钱的时候,他灵机一动。你们不是要钱么,给!半夜借着送钱帛分散了刘军注意,他亲领两千精骑悄悄出来,一举功成。虽然之前这帮老杀才几次胡说八道,但上了战场就都还靠得住。二千精骑,成建制地在蔚州军的营地内往来冲突,旦见有人顽抗,立刻上去杀散,决不让刘窟头有机会翻盘。

    刘仁恭在单无敌等寥寥数人的护卫下,冲出大营北走。屁股底下一片冰凉,老刘伏在马背,看着身后营中大乱,一时间是泪如雨下。他妈的李匡筹不是玩意,你不讲规矩啊。说好了爷爷去蓟州,你坐幽州,怎么下黑手啊。爷爷数千大军,多年心血,就这么完啦!

    死?

    笑话,刘窟头哪会轻易认输,先回安边再说。

    事起仓促,河东反应不及。

    都给爷爷记着,早晚要你好看。

    ……

    就在此时,营西约五里处,有千余骑正静立月下,人人目光复杂地看着远方的火光。不是别人,正是豹都的人马。

    话说一个多时辰前,二哥打着哈气回营,将几个兵头招来,抱怨道:“李三这厮。昨日说匡筹要来,结果白折腾一宿。方才又说城里是麻痹我军。这他奶奶地瞎胡闹。若今夜再无事,爷爷倒要看他怎么交代。都别睡了。马匹喂好备妥,驮上甲仗军械随身食粮,出营往西五里停驻。若今夜无事,明晨再回来。”

    原来昨夜闹得全军上下难过,李三郎又说今晚要出事,要求全军戒备,就很招人厌烦。噢,别的兄弟吃香的喝辣的,我们不但没得酒吃,还要戒备?哪个愿意。告身印绶都给了,大伙亲眼见了地,这能有假?但李三郎一再坚持,并且态度坚决,最终说动李大下令全军整备,半夜离营,去西边集结备战。

    郑队头道:“上次在云中,好歹等火起才跑。好么,直接就走,招呼都不打了。等着刘窟头找小白脸算账吧。”大寨主听了原委,道:“头儿。小心些好。难过两日,待取了蓟州再歇不迟。匡筹在城里,我军在城外,还是谨慎为妙。俺在山里,但凡少些警醒可坟头草都高了。”

    二哥啐道:“呸。乌鸦嘴。”

    张顺举亦说:“怕甚。只要有这千余军在,刘窟头敢怎地?”

    不管对错,将令既出,不能不行。豹子都不情不愿地收拾起来。今日扎营,他们仍与其他各部距离稍远,过了子时,李大传令各军渐次出营,不打火把,就借着朦胧的月光,抹黑在营西数里停下。

    四月,幽州本不似山后苦寒,军士们靠着马匹遮风也就还成。毕竟是操练过硬的精锐,窃窃私语抱怨纵然难免,出营还算利索,没弄出太大动静。其他各部忙着吃喝玩闹,都没注意豹都的动向。郑二找块石头靠了,正想裹了皮毯打盹,心里默默祝福李三的祖宗。眼未合上,刘仁恭的大营就乱了,屠子哥一蹦二三尺,爬上马背站高眺望,忍不住道:“真让这小白脸说着了。”想想若是无备该是什么下场,就觉得脖颈有些发冷。

    李大侧脸看看弟弟,轻声道:“三郎,此次非你提醒,我军危矣。”又对身边将领道,“尔等务必牢记今夜,所谓骄兵必败,就在眼前。”刘仁恭安排刘守光备勤时李大就在现场,尽管不知前方详情,但显然是斥候未能起到作用。以豹都这两日的状态,若非提前出营,定也躲不过这一劫。

    众将闻言,皆唯唯称是。

    张德道:“那下面怎办。去救刘帅么?”

    李三道:“深夜敌情不明,不可冒险。只需阻断追兵即可。夜袭,兵马必然不多。若匡筹追出来,或者还能摸条大鱼,反败为胜。”话虽如此,其实对拿下李匡筹并无多少把握。

    郑二闻言,喜道:“不错不错。若擒得这厮,咱拥李头做大帅,谁敢不服。嘿嘿。”诸将皆以为然。大李若能成事,人人都有好处,纷纷附和:“妙哉妙哉。”李三郎听了也是无语。武夫啊!自己几斤几两一个个心里有没点球数么。

    李匡筹终究没给他们机会。

    本来李留后是有意趁乱追杀刘仁恭的,却为赵珽阻止。乱起时,这厮躲在一辆马车底下,以尸体掩护藏起,待局面顺利才敢钻出。碰碰撞撞找到正准备追击的李匡筹,将他拦下。

    刘窟头已败,军士逃散一半都是少的,胜利在握,何必行险。

    ……

    天明前,豹都见城里开出兵马越来越多,知道没了机会,便借着夜色退走,一路逃向安边城。

    幻梦转眼成空。

    前一刻,八千大军云集幽州城下,何等威势。有那么一瞬,刘将军很想振臂一呼打进城去,直接抢了大帅宝座。当年李全忠反攻幽州才几个人,远不及自己兵强马壮。但是刘仁恭最终选择放弃。江湖月老,胆子越小。他不想冒险,只要能在蓟州妥当经营数载,李匡筹这蠢猪定会将良机送上。

    一念之差啊!

    如今说什么都已无用。

    跟他逃归总计千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