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谋士,以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名声最显。

    但有一个谋士是主播比较喜欢的,那就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的贾诩,只因他少有可以善终的奇人。

    贾诩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

    时至今日,无论大家如何讨论三国谋士,也很少有人将贾诩作为第一谋士的竞争者。

    甚至连前三都进不去,大多都是什么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彧什么的。

    难道真的是因为实力不够吗?显然不是。

    而是贾诩实在是太能苟了,一直在隐藏自己,不断的降低存在感,连同样能隐忍的司马懿都比不过他。

    纵观贾诩的一生,身处乱世,审时度势,冷静地趋利避害,对人性有精准把握。

    说话把握时机,关键时刻一字千金,听者受益不听受挫,是一个纯粹的靠智谋安身立命的人。

    作为一个谋士,贾诩真正做到了以追求谋略本身的完美为己任。

    同时贾诩紧随形势发展,在乱世的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顺从于命运的安排并巧妙地争取个人利益,直至善终,堪称由平民走向巅峰的教科书典范。

    “他本是董卓的部将,却成为曹魏的开国功臣。”

    “他为李傕出谋划策,却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他是张绣的谋士,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却劝张绣归降了曹操,并为曹操出谋划策。”

    “离间马超和韩遂,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官渡之战前夕,他提出四胜四败论,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前夕,他曾力劝曹操不战。”

    “但曹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赤壁大败。”

    “他一生算无遗策,助曹丕成为曹操的接班人。”

    “虽屡立奇功,却从不解结党,闭门自守,子女嫁娶也不结高门。”

    “他在乱世中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在77岁时去世。

    “他,便是谋士贾诩。”

    李世民:三国谋士过百,贾诩绝对称得上顶尖。

    不出他所料,流传到后世被众人所知的谋士果然有贾诩。

    在他看来,贾诩一个人看似不起眼,却搅乱了整个三国,有点纵横家的意思。

    贾诩是个真正的谋士,懂得全身而退,不求功名,不求利禄,得以全善而终。

    他也分析过贾诩可以善终的原因,这要归功于贾诩从来没有得意忘形的忘记自己的身份。

    贾诩不是曹操的旧部,只是后面加入曹操的队伍。

    贾诩的智谋高超遭人嫉妒恨,这是一定的,尤其是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旧部。

    但好在贾诩一直牢记这一点,深居简出,小心翼翼,这才得以善终,说是三国第一谋士都不为过。

    活着才是最大的赢家,反面例子就是陈宫。

    陈宫也是个人才,却早早赴死,还以为自己很聪明。

    贾诩自保在于看透了人性,这辈子很轻松的名利双收寿终正寝,谁不羡慕这样的人生。

    贾诩的深谋远虑也让他钦佩不已,就比如晚年的时候不让儿女结亲权贵,这一点太聪明了。

    要是结亲曹家,后来必然会被司马家满门抄斩。

    要是结亲司马家,万一司马家失败了也会被牵连,看不清形式情况下,防守才是最佳策略。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

    “年少时没有人赏识他,只有汉阳名士阎忠觉得他不一般,说他是张良、陈平那样的奇才。”

    “贾诩被举为孝廉任郎官,后因病离职。”

    “在返乡途中走到开县时,遇到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抓。”

    “贾诩说自己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埋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赎回我。”

    “当时太尉段颎早年长期驻守边疆,威震四方,所以贾诩借他的名气来吓唬氐人。”

    “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并把他送走,而其他一起的人全部被杀。”

    “贾诩善于随机应变,像这种事情有很多。”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中。”

    “192年,董卓被杀,牛辅又死,众人恐惧。”

    “校尉李傕、张继等人想要解散队伍,从小路返回家乡。”

    “这时贾诩对众人说,如果你们解散队伍回乡,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

    “不如率兵向西,所到之处召集兵马,从而进攻长安。”

    “如果事情成功,则可以侍奉天子来征服天下。”

    “如果事情不成,再走也不晚,众人都认为他说的对。”

    “于是进攻长安,击杀了王允等人,把持了朝政。”

    “李傕等人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推辞不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