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改任为尚书,主持官员选拔任用。”

    贾诩:虽然我因为提出反攻长安之计被天下人骂作毒士,但我仅仅只是为了自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就要开始清算董卓余党。

    而他在董卓女婿牛辅的军中任职,要是再不采取行动,他也必然会被清算。

    当时董卓死后,余党群龙无首,李傕等将领则打算逃亡凉州。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

    但要是如此的话,他也要踏上逃亡之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抓住清算了。

    考虑到自身安全,他也不得不给李傕等将领出主意。

    于是他造谣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要是他们将领抛弃属下独自逃亡的话,一个亭长就能把他们抓住。

    与其逃亡天涯,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

    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

    如果失败了,再逃走也不迟。

    经过他的一顿忽悠和恐吓,李傕等将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李傕等人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可也正因如此,李傕等人祸乱长安,让长安城像曾经的洛阳城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

    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

    这一切虽说是他的一个计谋导致的,但他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都杀了,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呢。

    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等将领,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贾诩做了许多扶持救助朝廷的事情,于是李傕等人对他又亲近又害怕。”

    “而李傕与郭斯在长安城中明争暗斗,相互猜忌,后又请贾诩为宣义将军。”

    “经贾诩的周旋后,两人和解,放出天子,而贾诩也做了许多保护朝中大臣的事情。”

    “天子被救出后,贾诩交还官印辞职。”

    “当时将军段威屯住在华阴县,段威与贾诩是同郡人,贾诩便离开李傕依附了段威。”

    “贾诩素来有名气,受到段威军中将士的敬服。”

    “段威害怕贾诩取代自己的位置,但表面上对贾诩还是礼遇有加,贾诩看出后更加感到不安。”

    “当时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交接了张绣,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

    “贾诩准备走的时候,有人对贾诩说,段威待你不薄,你怎么就离开他了呢?”

    “贾诩对他说,段威生性多疑,虽然礼节周到,但是却靠不住,时间长了定被他所害。”

    “而我离开,他也一定很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为他结交强大的外援,所以也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

    “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礼遇有加,而段威也果然善待贾诩的家人。”

    苏轼:贾诩的聪明才智不在诸葛亮、司马懿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三国的谋士众多,其中他最欣赏的,就是号称第一毒士的贾诩。

    贾诩此人计谋的确极高,不献计则已,一献计必然是一击即中。

    绝不会给敌人机会,就算不死也是重创。

    甚至就连曹操在宛城之战中,都差点被贾诩的计谋干掉。

    他最佩服的一点,就是贾诩有才,但不露锋芒,韬光养晦低调才是王道。

    三国谋士聪明且比贾诩强的人有不少,但却一个个不是早逝便是累死。

    而贾诩不想活的那么累,你有难问我,我答,你不问我,我就不开口。

    你赢不会少我好处,伱输对我也没损失,活着才是王道,贾诩太过精明也太惜命。

    “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

    “突然有一天领军撤退,张绣亲自率兵去追。”

    “贾诩劝阻不能追,追则必败。”

    “张绣不听,进军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

    “而此时贾诩又对张绣说,快去追,现在追,再战必胜。”

    “张绣谢绝说,刚才没有听你的话,结果大败,现在再追有什么用?”

    “贾诩只说现在军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立刻追击必然获胜。”

    “张绣还是相信了他,于是收集散兵追击曹军与之大战,果然得胜而归。”

    “张绣回来之后,不解的问贾诩,这是怎么回事?”

    “贾诩解释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

    “曹军刚开始撤退时,曹操必定亲自断后,所以知道将军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