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和贤臣诸葛亮。

    怀着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未竟之志,离开了这个纷乱的世界。

    诸葛亮是生于乱世,亲眼看到乱世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灾难。

    诸葛亮所追求的兴复的汉朝,不是东汉末期黑暗的四分五裂的汉朝,而是追求光武帝刘秀初建东汉的那种统一的、蓬勃的、欣欣向荣的这种汉朝。

    诸葛亮为理想而死,为信念而死,为承诺而死。

    这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从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从大政治家这个角度来说,这都是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

    自诸葛亮逝世以来,千百篇诗文讴歌他,无数的百姓颂扬他,遍布各地的文物古迹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沿着他的足迹,继承他的遗志,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相比,他在执政蜀国期间的才能更加瞩目。

    “身为丞相,诸葛亮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

    “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

    “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

    “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

    “而是蜀汉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

    “诸葛亮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与儒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

    “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

    嬴政:这个诸葛亮是一个大才,要是能来辅佐朕就好了。

    他对诸葛亮越是了解,就发现诸葛亮越是对他的胃口。

    诸葛亮带兵打仗厉害也就算了,没想到治理国家也这么厉害。

    像诸葛亮这种综合型人才,看得他极为眼馋,迫切的想要收入囊中。

    更让他看重的,是诸葛亮在品性方面的优秀表现。

    有才华的人在他的大秦并不缺,可有才的同时能做到清正廉洁可并不多见。

    总之,这个诸葛亮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丞相人选。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和他的执政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以法治国。

    据他所知,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推崇的以礼治世在后来的朝代大行其道。

    而诸葛亮能够打破这种框架,意识到以法治国的重要性,这一点足可见诸葛亮的眼光之毒辣。

    “在边疆治理上,诸葛亮重新划分行政区,增加郡的数量、大力推进郡县制。”

    “并通过将地方态度恶劣的豪强迁往成都的策略,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同时,诸葛亮还笼络当地各民族首领以及大姓氏族,许以特权协助蜀汉政权统治蜀地南部地区。”

    “诸葛亮推行少数民族与汉族官吏交流制度,增强蜀汉政权对南部地区的管理。”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先进的汉族农业技术,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允许汉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生活。”

    “另外,诸葛亮不仅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信仰,也利用当地人信奉鬼神的风俗,宣扬封建君臣关系,强化蜀汉政权的正统性。”

    “蜀汉西北部生活着氐、羌两个民族,由于此处是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之地,诸葛亮希望与此处建立更有效的联系。”

    “为此,诸葛亮实行以军事镇压为主、安抚为辅的边疆治理政策。”

    “另外,诸葛亮还通过重用氐、羌民族中有较大威望的马超和姜维两位将军来加强氐、羌民族与蜀汉的关系。”

    刘彻:诸葛亮的边疆治理策略,果然有其独到之处,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虽说大汉边境最大的敌人是匈奴,但也不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