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成功,让各朝古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同样有些担忧。

    虽说起义成功了,但毫无疑问会面临清政府的镇压。

    大家记得清清楚楚,清政府手中还掌握着北洋新军。

    以目前革命党的力量,想要抗衡北洋新军,恐怕难度还很大。

    虽然大家也知道清政府最终的结局是灭亡,但不管怎么说也需要一个过程。

    “并且最关键的是,如今整个南方都起义了。”

    派不派遣袁世凯发兵镇压起义,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一个将皇权发展到巅峰的王朝就此轰然倒塌,多多少少让他内心很受触动,心中难免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慨。

    “为了巴结顽固派,他大开历史倒车,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

    “有了最高的权力,自身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也就没人能动他了。”

    “隆裕一听,不便再说什么,只好作罢。”

    梁启超:4200名革命党的大好男儿,就这样被袁世凯付之一炬,这个袁世凯实在是太可恨了。

    “效忠清政府最大的收益是善终加侯爵,且风险很大。”

    要不是迫不得已,她真不愿意选择相信袁世凯,把兵权交到袁世凯手上。

    “此时的大清王朝已基本失去了整个中原汉地,名义上归属大清的也只有东北、西北、西南等少数省份。”

    他带领革命党就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结束不合时宜的帝制,可不是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的。

    “他就可以当大总统,获得最高权力。”

    “袁世凯建议隆裕重用八旗少壮派,看看能不能从中选出一人领兵南下讨伐革命党。”

    “良弼之死,对时局影响很大。”

    “于是到了1912年2月12日,重压之下的隆裕携六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大清的最后一次朝会。”

    但很可惜,作为预备队统帅的冯国章也是他的人。

    清朝各时期的皇帝无不脸色复杂,要说不悲痛是不可能的。

    “加之南下的北洋第二镇、第四镇原为北洋常备军左右镇,是北洋六镇中与袁世凯最为亲近的两镇。”

    她并非不知道袁世凯狼子野心,可依旧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几率选择相信袁世凯。

    “随后北洋军在优势炮火的支援下不断向前推进,革命军被迫与北洋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而对于此时的清廷来说,要想挽回局面就只能出动北洋六镇。”

    “满清亲贵被吓得不轻,或请假或出走,当天去上朝者寥寥无几。”

    北洋军是袁世凯炼出来的,他也知道袁世凯有能力担任主帅镇压革命党。

    “10月14日,载沣做出如下安排,任命印昌为第一军军统,率北洋第四镇和第二镇的混成第三协、第六镇的混成第十一协南下进攻汉口。”

    一想到养了一头白眼狼,她内心无比凄凉。

    “当时赋闲在家的袁世凯为了恶心载沣,假模假样的给隆裕太后上了一道奏,说国家存亡危急之际,宗室子弟应当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而推翻清政府的收益是当大总统,且风险很小。”

    在得知武昌起义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清朝灭亡的消息还是激励了他们。

    可结果到头来,袁世凯依旧辜负了她的信任。

    “于是袁世凯就反水了,开始营造清帝退位的氛围。”

    “冯国章到任后,善待军官,关爱士卒,让禁卫军重新找到了主心骨。”

    “载沣从风口浪尖脱身后,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又站了出来。”

    这支北洋军也只有他才能掌控得了,只要他不发话,其他的将士就不会行动。

    “而绝大多数军队也随着各省的独立脱离了清政府的掌控,地盘可以说是基本没了。”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率第一军全体将领致电清政府。”

    在这个过程中,袁世凯手中控制的北洋新军肯定会镇压革命党的。

    “但朝廷会不会跟他秋后算账呢?他袁世凯能不能善终呢?”

    虽说慈禧太后把大清交到她手上的时候,大清国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大清国最后的灭亡也不关她的责任。

    “如果北洋军能把武昌革命给镇压下来,那么大清还有挽回的余地。”

    “战至11月27日,汉阳失守。”

    “在这火烧眉毛的情况下,隆裕也不得不依了袁世凯提出的六项出山条件,授其为钦差大臣,委以实权,南下镇压革命。”

    他虽然不是革命党人,但不管怎么说革命党也是为了推翻清政府拯救中华民族。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是苦苦等待,时刻盼望着中华民国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

    “由于革命军的炮兵目标暴露,加之火炮口径也有差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