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个时候,他连自己的权力都保不住,更不用说改变制度了。

    “一时间,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因为他知道,唯有大清国改换制度,才有可能让大清国强大起来,不再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

    “搞定了禁卫军,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便发动北洋军将领对隆裕太后实行兵谏。”

    “该怎么选,傻子都知道。”

    “南方新军的战斗力固然不如北洋军,但也不是软柿子。”

    “相反,如果袁世凯能顺应革命,推翻清政府。”

    看到大清的政局,他又退缩了,绝口不提君主立宪的想法。

    当初就是袁世凯选择助纣为虐投靠慈禧,才让他们改革派的戊戌变法彻底失败,错过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大好时机。

    “其实相比于八旗少壮派中的顽固派,载沣其实是开明派。”

    现在又是袁世凯选择把屠刀砍向革命党人,甘愿做朝廷的走狗,看得他心中大恨。

    虽然朝廷忌惮他执掌兵权,但没有用,北洋军很多将领都是他的人。

    “在这种兵力装备都占优的情况下,清政府要想扑灭武昌起义,把握还是相当大的。”

    “任命载涛为第三军军统,率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驻守京畿,专司巡护。”

    至于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皇权专制达到鼎盛的清王朝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无不唏嘘不已。

    “而他们要面对的湖北新军训练并不比北洋差,军官素质也相差不多。”

    “不过由于这时候载沣仍然很记恨袁世凯,并不理睬徐世昌的保奏,因而清政府最终确定的主帅是满洲正白旗出身的陆军大臣印昌。”

    “倒不如趁着自己手上还有点筹码的时候主动认输,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得到优厚的退位待遇,这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就是唯一且理智的选择。”

    “冯国章认为,汉口兵民一家没有分别。”

    “禁卫军听说良弼死了,顿感失去主心骨,也是人心惶惶。”

    这个北洋军是他编练出来的,安插了大量的人手,除了他没有人可以指挥得动。

    “隆裕没有拒绝的筹码,不得不妥协。”

    隆裕太后:我大清没有对不起你袁世凯,为何要背叛大清?

    袁世凯能有今天的权势,都是大清朝赐予的。

    他们革命党虽然实力还不错,但要和袁世凯手中的北洋军相比就差多了。

    他年轻的时候出洋留学,见识过西方的世界,知道西方是什么样子。

    “可是在大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载沣怂了。”

    “朝会期间,隆裕宣布清帝退位,并在逊位诏书上最后一次盖上了皇帝大印,清朝就此灭亡。”

    在这种情况下,手握军权的袁世凯也趁机发动政变,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袁世凯编练完北洋军后,他才随便找了个理由把袁世凯罢官回家养老。

    “31日,厌烦了巷战的北洋军用重炮轰击今天武汉沿江大道上段的大片街市。”

    虽说载沣提防他,让满洲正白旗出身的陆军大臣印昌担任主帅。

    “将近八万新军,还有七八万民军商团和巡防营。”

    “湖北是新军起义,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陕西、云南、贵州也都是新军起义。”

    “共和是顺应潮流的好事,北洋军上下都支持共和,谁要是反对共和,北洋军就对他宣战。”

    “袁世凯很清楚此时的全国形势,若是对武昌发动攻击,或许可以灭了对岸的革命军,但北洋军的损失必然也不会小。”

    现在得知他们的理想最后实现了,此刻他们的革命斗志十分昂扬,让他们信心百倍。

    只要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哪怕把权力让出来都没有关系。

    可问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出征的主帅,这才是最无奈的。

    清政府灭亡的事情经过也正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袁世凯趁着内乱逼迫清帝退位的。

    一提到袁世凯,他就恨得牙痒痒,心中怒不可遏。

    “死撑下去被人推翻是必然的,如此的话也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自古以来,功高镇主的没几个有好下场的,这点袁世凯不可能不知道。”

    欧洲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度。

    “当民国大总统这个条件,对于袁世凯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为防止革命军藏于街市,必须将汉口烧为焦土,让革命军无处藏身。”

    清朝灭亡的消息不仅振奋着晚清时期的老百姓,那些为之努力奋斗的革命党人也是欣喜若狂。

    他清楚的知道那些皇亲贵胄没有能力带领北洋军,最后北洋军的控制权还是会回到他手里的。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哪怕打到最后一人,湖北革命军也绝不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