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而言,各朝的皇帝对军机处更为感兴趣。

    毕竟军机处号称君主集权的顶峰,这是每一个皇帝无法抗拒的诱惑。

    但就各朝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摊丁入亩。

    清朝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之前有提及过,但并没有涉及很深。

    可他们也不知道当今皇上会不会有所改变,此刻也只能羡慕清朝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少一些。

    现在又来了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号称彻底改变延续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

    “因为他们可支配的税收是比较多的,比如丁银,明朝的地方官就不需要上交给朝廷。”

    苏晨介绍完军机处的情况后,接下来又讲述其雍正另一个名垂千古的政策——摊丁入亩。

    “简单来说,谁家的人口多,那所要缴纳的人头税也就相对要多。”

    “其中大名鼎鼎的摊丁入亩政策,更是彻底改变了古代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堪称旷古烁今。”

    “而人头税明显违背了这个宗旨,因此逐渐成了社会的痼疾。”

    “后者在执行一条鞭法的时候推出了很多辅助政策,其中就包含了摊丁入亩。”

    “地税是和收入挂钩的,所以遇到灾年,它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情风暴,浙江巡抚吓坏了,他甚至奏请朝廷,希望可以暂缓这项制度。”

    “毕竟活就那么多,你不干了,其他人均摊的自然要多。”

    这事想一想就有些讽刺,大明朝危机四伏,他在小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一条鞭法,而其中就有摊丁入亩。

    “雍正改动税制的初心是为了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同时给国家带来更多的收入。”

    “而且摊丁入亩政策推广后并没有出现大臣们担心的赋税下降的情况,相反,大清的国库收入成倍暴涨。”

    “等到雍正统治的末期,不到十来年的时间,国库的存银就已经飙升到6000多万两,改革的成效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他们对那些读书人鄙夷的同时,内心对雍正皇帝升起一股浓浓的崇敬之情。

    “如此大的贫富差距,只会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穷人活不下去了,去造富人的反。”

    但人头税是强制征收的,可没有减少一说,家里有多少男丁就要征税多少人头税。

    “康熙五十二年,御史翻阅了明朝典籍后,找到了张居正提出的摊丁入亩之策,将其献给了康熙。”

    “另一方面,江浙地区毕竟远离京城,很多人想着天高皇帝远,胆子自然大了几分。”

    他有信心在自己去世后,长大的小皇帝可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推动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的推行遇到了很多阻力,哪怕有雍正的铁腕决断保驾护航,也用了将近五十年才彻底搞定。”

    “为什么雍正的口碑很差呢?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太多,而他得罪的偏偏是掌握社会资源最多的那帮人。”

    从主播那里得知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后,他痛定思痛,制定了更适合当前环境的一系列变法政策。

    “改革从来就不是能轻松完成的,它必然伴随着既得利益者的损失,后者会拼了命的反对。”

    各朝的老百姓听到永不加赋四个字,心猛的一跳,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

    “丁银制度必须要废除,摊丁入亩的改革必须要实行到全国,这是谁都无法阻挡的。”

    毕竟太多人盯着人头税这块肥肉,大清刚刚立国还不稳定,他要是大动干戈冒险,很可能让大清的大好局势付诸东流。

    康熙:人头税的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好在老四帮助朕完成了夙愿。

    “不过需要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永不加赋并没有彻底解决人头税的事情,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也就是说有钱人手里的田多地多,却在丁差方面比较少。”

    “因为丁税被彻底取消了,民众才能放心的孕育后代,隐瞒户口的情况也大为改善。”

    “为此,雍正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去开展工作。”

    刘彻:这么一看的话,摊丁入亩的政策的确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他说不定也能从中借鉴一二,让青苗法更完善,这样变法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吸取了大明灭亡的命运后,康熙对于土地兼并问题非常敏感。”

    “首先丁银肯定是要贪污的,毕竟是不用交给朝廷的。”

    “等到八年以后,康熙彻底将吴三桂击败了,他终于再次想起了这件事。”

    “因为是按照人口来交税,那些穷苦人家要是多生了几个孩子,那身上的负担可就大了去了。”

    “雍正连续推出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三项政策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有两方面原因需要考虑,第一如果彻底取消人头税,那么各层地方官员将会没有油水可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