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的许都,却比大多人所想都要安宁,特别是张韩。

    在今夜晚上,他就收到了曹操的书信,让他安心行事,无需担忧朝堂风评。

    曹操说有十足的把握,让张韩不会因此折损声名,反而会声名大噪,有大功于朝堂。

    于是张韩开始深思这话的言下之意,是不是暗示他可以去胡作非为了,毕竟依据均衡兑换原则,义父口中的“大功”,可以用“大祸”来抵消。

    而这大祸,不能是谋逆之罪,只要是那种祸事之中带有功绩的,就无妨。

    在书信之中也没有说明到底是什么功绩,张韩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底牌,毕竟他自寿春回来之后,没能有什么独特的功绩。

    罢了,既然堂堂的当朝丞相都这么说了,本来就不会出什么岔子,倒是也不必担忧了。

    ……

    许都。

    曹操和荀攸、戏志才、郭嘉一同在堂内,桌案上还堆着送来的冀州奏表。

    而郭嘉和戏志才都不明白曹操给张韩那封信的意思。

    即便是郭嘉这种心思澄澈通透,玲珑急智者,也不知道这位丞相有何底气。

    按照他的猜测,应该是以武力、兵力直接镇压,而不是正常办法,这样做的确能保下来,可也会造成些许君臣不和。

    这样当前的局势也就压不住了。

    自然会产生嫌隙,这也是很多人愿意看到的景象,更是冀州愿意看到的效果。

    此计,真正的目的不就在此吗?

    郭嘉和戏志才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有深深地担忧,而他们又非常明白曹操的心思难猜,且深谋远虑,目光立足于高远。

    曹操瞥见了两人的眼神,冷哼一声笑道:“你们是不是好奇,我以何为底气,向伯常保证无碍?”

    “不错,”在场这两人都不是慢性子,一听曹操这话的意思就明白他定然是愿意说出来,于是同时转身来看向他。

    连荀攸也是无法避免的转头过来,面露审视之色。

    曹操嘿然一笑,“这小子还有一桩功绩,可能他自己都已经忘记了。”

    “那是去寿春之前,他擅离职守到乡间去祸害山民时,扯出来的一项策略。”

    “啊?”郭嘉和戏志才同时惊叹出声来,到乡间去祸害山民,这是什么说法,会否有些太过直接了?

    “那么,是何等功绩呢?”荀攸在一旁颇为无奈的问道。

    他倒是还能保持气度,因为对张韩已经做出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在他心里,张少卿干出什么事儿来都不算意外。

    曹操取出了一卷锦布写下的卷宗,摊开后道:“张韩献劁豕之法,重开劁猪匠人,传至兖州、徐州,汝南郡、彭国境内。”

    “至今年冬日,时值年关将至之时,各地开宰豕,以烹入家宴,境内的猪肉增产,百姓可谓均可食肉,比起此前的五谷米粟,这难道不是一桩天大的功绩?”

    郭嘉和戏志才顿时惊愕,“竟有此事?”

    “增产多少?”

    “光是徐州便是十倍有余,允诚的请功奏表,也已经在路上了。”

    曹操轻声笑了笑,道:“有如此功绩在,伯常又岂会遭难?”

    “天子高兴还来不及,百官之能哑口无言,此等功绩,前虽有古人,后或许也有来者,但当下却真正值得举国欢庆,伯常可谓真英雄也。”

    曹操此话,不算真实,因为力主推行的不是张韩,是他曹操。

    张韩当初只是提了一句,再兴劁猪之法,以骟养肥,再令各地村民勤养殖之事。

    方才有这一年的“丰收”,而且曹操的政令,更是将原本大户、商贾人家才能养得起的猪,放开到了各处平民。

    才有了现下的功绩,不过正好遇到了冀州所来之事,那顺水推舟,把功绩给张韩便是。

    不光可以挡下此祸水,还能让他再得一番声名。

    至于现在张韩所为,曹操就期待了,他也想看看张韩要做什么。

    毕竟,这可不是我让他去主动对付袁绍的,这是袁绍自己惹的。

    曹操现在的心态,就像个富家翁,看着自家年轻气盛的儿子去与人斗财。

    他自可斗之,身后自有金山银山为他撑腰,若是败了也无妨,回来仍有功绩。

    “原来如此,”荀攸此时点了点头,轻抚胡须露出笑意,感慨道:“君侯真是,什么都懂一些,这骟猪之法,在武帝时曾有过,但并不推广。”

    “后民间也有记载,可终究因无据可考,而不令人信服,未能推及,却没想到君侯还懂此道。”

    厉害,当真厉害。

    一个人博古通今不算太过惊奇,只会引人心生敬佩,但他博古通今的同时连猪和屎尿屁都懂,那就惊奇了。

    更何况,张韩还如此年轻,他至少还有几十年去积攒学识和经历,不知日后会是何等的人物。

    若能年年长进,性情若是再佳些,怕是后世还得称一声“张圣”,至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