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扯上为天子好的名义。

    当然,他也无可奈何,若是不这么扯,这些人未必能聚在一起,有心者聚拢无心者,谋略者利用心怀大义之人,便是如此。

    “司空出征前,叮咛嘱咐让我稳住朝堂,保护天子,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至于你所说的未来,未来尚且还未来,如何能以此妄议、揣度去毁一个当下仍是忠君体国之臣的名声?!”

    “我羞与尔等为伍也。”

    杨彪冷然道:“我不会帮你,也不会将今日之事说出,但奉劝诸位,不要再行不轨。”

    说完,杨彪转身离去,留下董承在原地略有茫然的看着他的背影。

    他也想不明白,当时还一同共谋朝堂权势,要内外护卫天子,甚至还曾有过不少盟约的人。

    隐隐为许都众多士族之首,日后当以清名辅政、名留青史,谁知道,总不能又成了一个蔡邕?

    不过好在,这些重清誉、素来古板的名流却还是个实在人,不会把我们供出去。

    “呵呵,子为人所挟,竟可谄媚至此,也是悲哀……”董承感慨了一声,杨氏这父子真是,被拿捏得如同砧板上的鱼肉。

    ……

    马车内。

    “太尉,我们回府?”

    “去大理寺,派人到校事府请府君戏忠。”杨彪闭目养神,平静的说道,马车在下一个街道一拐,直奔大理寺。

    不多时。

    大理寺内,钟繇和戏忠听完了杨彪的话,也都彼此大受震动,而后对视了一眼。

    戏志才回头来好奇的问道:“太尉觉得,他们会选那一条道呢?”

    “进城车驾必经之地,自然是许都外,百姓混杂之时,如此方才能下手,若是这一次没有机会,以后回到许都,也会寻机会。”

    “我能说的是,当初司空不争权势,只退居其后,将内城的诸多重要官吏都让与他们,给了不少机会,埋下了上千暗子于城内。”

    “若非必要,难以全部拔除。”

    戏志才点头赞同,掌校事府以来,他倾力寻找查明城内外这些来路不明的百姓。

    已经找到了许多可疑之人,都在名录之内,在校事府所藏的名单中也有四五百名。

    “两位,此情便是如此,我议,不必急于抓捕董承,可布置等待,寻机将他们党羽逼出来。”

    “唯有一事,需要两位相助。”

    他虽然口中所说是“两位”,但是却看向的是戏志才,实际上他的意思就是需要这位曹操身边的亲信重臣相助。

    戏忠拱手道:“太尉请说,只要是在下力所能及之事,不会推辞。”

    杨彪沉默了许久,好似心中在不断挣扎,末了叹了口气,道:“先前有些盟约,我也曾写过名字,此次司空大胜归来后,我会辞去太尉官职,归田养老。”

    “还请府君、寺卿为我劝说司空,千万莫要因此怪罪于我儿,如有怒意,我即将为白丁平民之身,可任人拿捏。”

    原来是这样……

    戏志才忽然明白杨彪为何能坦然面对“那些人”,原来是早已心存退意,准备退隐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