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又看了看上文记录,腮帮很快就鼓了起来,整个人的双眸凝实,“怪不得,君侯如此气愤,一生戎马征战功绩,竟然被人这般构陷。”

    “辞官去爵,好个气节昭昭的将军!”

    杨修眉飞色舞的看向荀彧,只觉气血翻涌,心中不忿难以平息,如今许都有天子坐镇,应该是安平盛世,若是百官可清朗治理,上下皆能勠力同心,方才能安万民,重振大汉。

    只可惜,现在的公卿在做些什么?!构陷一位满身功勋的青年才俊?

    选了张韩就算了,手段还这般愚蠢,此录事送上朝堂,这不是扳倒张君侯的罪状,这反而足以让他名声再上一阶。

    这张录事,其实是最好不过的事迹传言,甚至比那些年的“月旦评”更加有力,因为这不是品评出来的干瘪言语。

    这是大理寺审出的案状,而且,其中不乏实绩。

    但是杨修又觉得很奇怪,荀彧好像很淡定,既没有为张韩案反转而有所波动,也仿佛并不因为张君侯本身这般义薄云天而感到震撼动容。

    甚至,连这直抒胸臆、荡气回肠的诗句都无法打动。

    荀令君好稳的气度。

    “抄录百份,传扬。”

    荀彧将这一份录书交给了尚书台各文学掾,这些年轻学子都乐此不疲,大为兴起。

    且不说录书的内容如何,光是钟繇的书法,都属他们争相临摹的墨宝,自然争先恐后。

    ……

    长乐殿上。

    此时曹操已然入宫,满脸怒意,趾高气昂,身后跟着数名官吏,其中校事府府君戏忠、大理寺卿钟繇也赫然在列。

    这些文武一言不发,直冲长乐殿,在门前守候的黄门、内侍全都吓得瑟瑟发抖,连忙有人进去禀报。

    伏完、董两人早已在殿内和天子刘协一同等待大理寺审讯的结果。

    告发张韩的事,属董承前头,那些有西凉将背景的官吏尽皆附和,因此校事府也不得不重视。

    刘协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人也是处于懵乱的状态,他根本不敢相信张韩背地里竟然是这等巨贪。

    他是去年定都之后做的屯骑校尉,即便俸禄很高,却也不该有如此宽阔的宅院,足足堪比一宫。

    这些土地、宅邸建造的人力从何而来,若非是贪墨,张韩怎能有这等财力。

    刘协做梦都想不到,他一直认为是青年才俊、救世后生的张韩,暗地里居然是这种人!!

    听取官吏揭举时,刘协就已头晕目眩,感觉自己遭到了欺瞒哄骗,在一上午无言之中,心中愤懑!

    此刻,内侍慌乱跑来,朗声急道:“陛下,陛下……曹司空领着许多大臣,正气冲冲上长乐殿来……”

    刘协双眸一颤,还,还是露出真面目了吗?曹爱卿,终究还是藏不住了……

    董承慌忙躬身行礼,快速道:“陛下您看看,曹孟德气急败坏,终究还是图穷匕见了,张伯常如此贪墨,他曹操又能是什么好人?”

    “这定是知晓若按照法度论处,张伯常当处以绞刑,曹操自然不舍,定是要威逼陛下撤回成命!”

    “微臣,恳请陛下切莫改口,一定不可屈于曹操之威啊。”

    董承他们当然清楚刘协心中惧怕,不敢和曹操当殿顶撞,一旦被弹压了回来,则日后再无机会。

    而曹操,实际上并不是董卓,因为曹操是一等一的聪明人,他虽然不喜士族,当下却还是需要士族为他输送人才,不会真正对立到底。

    毕竟,曹氏虽得天子,却还不算是能独挡天下诸侯的一方势力,他和士人之间,绝不会像董卓当年那般剑拔弩张,弄得朝野上下均是反对之声。

    故而不难猜测,曹操不到最后时刻,绝对不会撕破脸皮动刀兵。

    董承、伏完等人,也不在乎今日曹操会否动刀,他们这般做早已不再是朝堂争权了,只是刘协并不能看出其中端倪而已。

    刘协听完了董承的话,暗暗点头,表示定要曹爱卿给一个交代,而此时曹操也刚好到了大殿门前。

    还好,他虽然怒气冲冲,完全挂于面庞之上,却还肯在黄门侍奉下换鞋。

    且佩剑早已在上来时就已经解了。

    看到这一幕,董承、伏完也都松了口气,看来曹操今天是不打算动刀。

    不动刀,那就是动嘴皮子,本将今日要看看,大理寺审出来的实情你如何交代,若有隐瞒则徇私枉法,你校事府也形同虚设,自可再参。

    若并无隐瞒,张伯常这等家资绝对来路不正,如何能解释得清?如此也可除去曹操身边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

    为未来,扫清些许障碍。

    “曹爱卿,为何怒气冲冲,”刘协强自镇定的看着曹操,语气平淡的道。

    “禀陛下,臣来送大理寺卿亲自审问庶民张韩的询情笔录。”

    曹操说完,怒视了董承和伏完一眼,另外两人均是心中暗喜。

    他们只道曹操是因为放弃了张韩,所以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