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在席上放下酒觥,离张韩极近,这一道法度的推行、各级官署的开治,对接下来的出征讨伐意义都极为重大。

    而且,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他一直心念的校事府监察一旦开设,便可令皇城之内的情报权益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同时,去年陛下回归许都之后所让出去的各大内官、卫戍皇城的武职,都可以因此一点点的拿回来。

    真正完成“以退为进、内外掌控”的战略,这是冬日围炉时众谋商讨而出的方案。

    所以在校事府府君的选人上,必须是慎之又慎,精挑细选。

    校事府的府君,必须是曹操最为亲近的人,好处自然是无数,不必多言。

    但坏处,同样也很明显。

    这位府君是为曹操监察百官,收集情报,甚至抓人私审、必要时用私刑。

    可以说,郭嘉等人主张设立的校事府,将会成为曹操的鹰犬爪牙,为他暗中做很多见不得人的事。

    身居此机构的首领,岂能是心智纯良的人,必须是忠心耿耿,并且才智绝顶的谋者。

    最重要的是,这机构针对的是天下名族,确切的说乃是在天子周围的名族。

    日后若是情势翻转,此人势必要声名尽毁于史书之中,这是必然之事。

    一听见这个话题,本来就缩在角落里的贾诩,很自然的往后挪了挪,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身影隐藏在暗处……

    他已最先感觉到了危险,看到此位的不利之处,这是个风口浪尖的鹰犬之位,功劳巨大但不能名扬于世,还要背负历史的骂名,最后来为主君清洗污名顶罪。

    这是妥妥的牺牲位置,何等情怀才肯欣然赴任?

    张韩笑道:“不知道何人适合任,但知道谁人不适合。”

    “昂弟不适合、公仁不适合、文若兄长不适合、我不合适……”

    他侃侃而谈,悠然转向而言,说完后不经意间看到了典韦,慌忙道:“哦哦,还有典韦,典韦也不合适。”

    典韦:“???”

    “俺为何不合适,为何你说这些人都不合适?说个理由?”

    “我大舅子是曹氏嫡子,万不可行监察百官之责;董公仁深得士族所喜,各处通达,浪费;文若兄长行得端,坐得正,一生奉公守纪,不会做此官职。”

    “至于我,我不行,我为人正派、知书达理,实在干不来这等事……”

    “那我呢?”典韦非常期待的眨了眨眼,盯着张韩看。

    “你没什么文化,动辄打杀,容易引起朝堂公卿不满。”

    典韦脸色一变,“呸”了一声垂下脸去。

    此时郭嘉一只脚立起,仰脖饮酒,尽显豪态,饮罢后,在灯火莹光之下,光影交错于其侧脸。

    郭嘉咧嘴笑道:“此位,舍我其谁?”

    今日,戏志才也不在这里,郭嘉先行向司空进言,遣戏忠去忙碌于淮南情报,并且设计请天子诏书再予袁术压力。

    这是宛城安定之后第一大事,戏志才绝对不会怠慢,夜以继日奋力谋划。

    所以郭嘉来了。

    此时堂上为之一静,片刻后张韩道:“所以,你今日来,是为了——”

    “不错,”郭嘉转过身来,拱手道:“便是请诸位,一同为我进言,让我坐上校事府府君之位。”

    张韩、董昭、孙乾乃至曹昂等人,全都相互对视,眼中精彩万千。

    末了,张韩面色一松,眉开眼笑的直接向曹昂、典韦伸出手:“来来来,输我五十金,立刻兑现。”

    典韦骂骂咧咧的掏了一块金子在桌上,愤恨道:“就这么多!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郭嘉左看右看,面色错愕不已,方才丰神不羁之相荡然无存。

    “什么意思,你们什么意思?”

    “什么五十金!?”

    “张伯常,你把话说清楚,到底在说些什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