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说得很明白了,郑慈明的错误是天下所有地方官都在犯的错,而薛白以肆意妄为、打破规矩的方式揪出天下地方官的错,这并不能服众。
在他看来,这是诤言,是忠言逆耳。
他并不害怕薛白,因为他是大唐的宗室、忠臣,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臣不敢言陛下有错,臣唯请陛下体恤天下官员。”
薛白问道:“讨伐史思明之时,你支持朕。亲自押着粮食从扬州赶到汴州,为的是立功吗?”
李峘道:“臣为的是大唐。”
“那这次,朕变法为的也是大唐,你为何不支持了?”
“臣觉得很荒谬。”李峘实话实说,“臣看到陛下一直刻意与百官作对,百官是支持陛下登基的功臣,是为陛下治理大唐的帮手,陛下却从不体恤他们。朝廷的困境在于中枢收税愈难了,陛下却一直在减税。”
“你说得不错,正是因此,朝廷才得变法,向该交税的人收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臣斗胆再问陛下,倘若陛下正站在一根树枝上,此时需要木材,难道会砍掉脚下的树枝吗?”
薛白仔细打量了李峘几眼,道:“你是这么觉得的,因此想方设法地劝朕回东都,是吗?”
李峘犹豫了片刻,道:“是。”
他此前一直有心事没说,此时才终于开口,道:“臣担心陛下的安危,请陛下速归东都。”
“为何?”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薛白偏还要追问,让李峘感到有些为难。
也就是他身为宗室,胆子大,遂干脆直言道:“陛下一意孤行,新政又过于严苛,难免会逼反一些官员,臣恐有人会对陛下不利。”
“比如,刘展?”
薛白这问话的语气显然不信刘展要反,像是更相信郑慈明会对他不利。
或说他更相信一些保守派故意逼反刘展,以阻止他继续变法,比如眼前的李峘。
“是。”李峘道:“刘展曾在臣麾下,正是臣收到举报,便让李藏用暗中调查他,得知他有谋反之意。因此,臣特意从郑州赶至宋州,劝陛下东归,恳求陛下信臣,臣绝非为包庇郑慈明而来。”
照他的说法,他收到举报、查到刘展要谋反,一方面告诉颜真卿,让颜真卿上表劝回天子,另一方面也写信给各州官员,让他们阻拦天子继续南下,同时,他自己也赶过来相劝。
只不过他此前的表现太过着急,加上宋州的赋税被查出问题。看在薛白眼里,倒显得李峘是个大贪官,跑来是为了遮掩罪迹一般。
这天傍晚,禁军追到了郑慈明派去送信的使者,拿到了郑慈明写给李峘的信。
薛白拆开看了,信上所述,却是给李峘回信,说天子并未南下,请李峘放心,后面则是赞颂了李峘的忠肝赤胆。
这般看来,李峘说的都是发自肺腑。
次日再奏对,他依旧是这个态度。
“臣恳请陛下回京,社稷安定,在于尊卑秩序,绝非微服私访啊。”
薛白却像是没听到一般,反而问了个题外话,道:“你说,宋州的税赋出了问题,罪不在郑慈明,这是天下官员皆会犯的错。那你再判断一下,郑慈明是否有贪墨重税、侵占田地?”
“臣了解他,他出身名门,品性高洁。御下不严,或有纵容包庇之举,绝无贪墨侵占之行。”李峘道:“宋州的税赋,不过是陈年积弊,难以解决罢了。”
在李峘看来,薛白强迫地方官只靠新法就实现税赋均衡,完全是强人所难。
“那好。”薛白道:“那便打个赌,倘若果真如你所言,朕便立即起驾东都。但若是朕拿到郑慈明贪墨的证据,你便随朕见一见刘展吧。”
“臣遵旨。”
李峘行了礼,还未直起身,却已有人捧了一个带血的匣子进来,双手递在薛白面前……
在他看来,这是诤言,是忠言逆耳。
他并不害怕薛白,因为他是大唐的宗室、忠臣,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臣不敢言陛下有错,臣唯请陛下体恤天下官员。”
薛白问道:“讨伐史思明之时,你支持朕。亲自押着粮食从扬州赶到汴州,为的是立功吗?”
李峘道:“臣为的是大唐。”
“那这次,朕变法为的也是大唐,你为何不支持了?”
“臣觉得很荒谬。”李峘实话实说,“臣看到陛下一直刻意与百官作对,百官是支持陛下登基的功臣,是为陛下治理大唐的帮手,陛下却从不体恤他们。朝廷的困境在于中枢收税愈难了,陛下却一直在减税。”
“你说得不错,正是因此,朝廷才得变法,向该交税的人收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臣斗胆再问陛下,倘若陛下正站在一根树枝上,此时需要木材,难道会砍掉脚下的树枝吗?”
薛白仔细打量了李峘几眼,道:“你是这么觉得的,因此想方设法地劝朕回东都,是吗?”
李峘犹豫了片刻,道:“是。”
他此前一直有心事没说,此时才终于开口,道:“臣担心陛下的安危,请陛下速归东都。”
“为何?”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薛白偏还要追问,让李峘感到有些为难。
也就是他身为宗室,胆子大,遂干脆直言道:“陛下一意孤行,新政又过于严苛,难免会逼反一些官员,臣恐有人会对陛下不利。”
“比如,刘展?”
薛白这问话的语气显然不信刘展要反,像是更相信郑慈明会对他不利。
或说他更相信一些保守派故意逼反刘展,以阻止他继续变法,比如眼前的李峘。
“是。”李峘道:“刘展曾在臣麾下,正是臣收到举报,便让李藏用暗中调查他,得知他有谋反之意。因此,臣特意从郑州赶至宋州,劝陛下东归,恳求陛下信臣,臣绝非为包庇郑慈明而来。”
照他的说法,他收到举报、查到刘展要谋反,一方面告诉颜真卿,让颜真卿上表劝回天子,另一方面也写信给各州官员,让他们阻拦天子继续南下,同时,他自己也赶过来相劝。
只不过他此前的表现太过着急,加上宋州的赋税被查出问题。看在薛白眼里,倒显得李峘是个大贪官,跑来是为了遮掩罪迹一般。
这天傍晚,禁军追到了郑慈明派去送信的使者,拿到了郑慈明写给李峘的信。
薛白拆开看了,信上所述,却是给李峘回信,说天子并未南下,请李峘放心,后面则是赞颂了李峘的忠肝赤胆。
这般看来,李峘说的都是发自肺腑。
次日再奏对,他依旧是这个态度。
“臣恳请陛下回京,社稷安定,在于尊卑秩序,绝非微服私访啊。”
薛白却像是没听到一般,反而问了个题外话,道:“你说,宋州的税赋出了问题,罪不在郑慈明,这是天下官员皆会犯的错。那你再判断一下,郑慈明是否有贪墨重税、侵占田地?”
“臣了解他,他出身名门,品性高洁。御下不严,或有纵容包庇之举,绝无贪墨侵占之行。”李峘道:“宋州的税赋,不过是陈年积弊,难以解决罢了。”
在李峘看来,薛白强迫地方官只靠新法就实现税赋均衡,完全是强人所难。
“那好。”薛白道:“那便打个赌,倘若果真如你所言,朕便立即起驾东都。但若是朕拿到郑慈明贪墨的证据,你便随朕见一见刘展吧。”
“臣遵旨。”
李峘行了礼,还未直起身,却已有人捧了一个带血的匣子进来,双手递在薛白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