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关注。

    洛玄镜遥遥躬身,“臣多谢陛下。”

    事情既然已经尘埃落定,李世民想了想温声道:“朕前些时日说要建立一座凌烟阁,想必爱卿知晓。”

    “臣知晓。”

    洛玄镜此番有些疑惑,自己和洛景成,在武德一朝和贞观一朝,都不算是最核心的人员,李世民最核心的班底,秦王府和天策府旧人都不够分,这凌烟阁还能有两人的份?

    李世民带着沉吟神情,“凌烟阁拣选辅佐朕成就大业的开国重臣,朕本来准备把爱卿列在凌烟阁上,因为爱卿完成了编纂史册的大业,朕很看重。

    但如今姑苏郡王薨,如果在这个时候,将爱卿列在其上,而姑苏郡王不在,是否有些不妥?”

    李世民这一说,洛玄镜就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了。

    在李世民心中,自己比洛景成亲近的多。

    如果没有洛玄镜的话,那洛景成就是一个隋末的诸侯,和杜伏威等人差不多,在大唐的政治格局中,能保命,但要靠边站,基本上查无此人,要等到二代,也就是洛君功这一代,才能正常出仕。

    但洛景成有洛玄夜等人担保,所以在武德和贞观两朝,都算是得到了重用,但一直没能进入政事堂,这就是一种隔阂,几乎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提这件事。

    洛玄镜平静道,“的确不妥,陛下可以将臣从名单中摘去。”

    她很平静,并没有失去什么的表现。

    洛玄镜将厚厚的帽檐拉下,将整个人都裹在厚厚的锦裘之中,大红的颜色,仿佛是这荒凉的北方寒冬中唯一一抹亮色。

    殿前,李世民望着这一幕,他的脑海中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那个曾经惊艳的女子。

    他回忆起了,在武德年间的最后,他和李渊的矛盾到达最大的时候,洛景成和洛玄镜都被召到京城。

    他实在是个念旧的人。

    “姑苏郡王,也是朕的人啊,那便全部都进入凌烟阁中。”

    李世民默默将另外一个名字划掉,寒风吹过,他脖颈间泛起鸡皮疙瘩,“真冷啊。”

    他搓搓手,然后回到殿中。

    翌日。

    洛景成的追封下来,赠“工部尚书”、“苏州都督”,谥“文成”,这个谥号倒是没人有意见,但赠予的官职,实际上是有些让人不解的,说句实话,有些低了。

    大部分人都认为会赠一个“尚书右仆射”,或者“开府仪同三司”。

    毕竟在薨前,洛景成就已经是荆州都督,现在这两个赠的官职,和荆州都督差不多,尤其是就连致仕的楚国夫人洛玄镜都加了开府仪同三司。

    而且。

    当初洛景成刚刚投靠大唐的时候,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了,结果混了这么多年,官职还低了。

    但作为遗孀的楚国夫人洛玄镜都没有意见,其他人只当是饭后谈闻说一下,就不再在意。

    在大多数人眼中,洛景成是个大人物。

    虽然不是皇亲国戚,但差不多。

    但实际上,他对于政坛的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对于长安来说,他实际上是个边缘人物。

    这是他主动选择的,因为他不想代表江南士族,所以自然不会被江南士族所簇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洛氏本身的实力就已经足够大了,如果洛氏再代表某个地域的利益,那朝堂上,就会彻底失衡。

    所以无论是洛玄夜、洛玄凌、洛玄辰还是洛玄镜,这些出仕的洛氏子,都是毫无争议的皇党,也就是帮着皇帝去平衡其他势力。

    ……

    常说秋雨霏霏,最是离别时伤悲。

    “寒冬腊月之日,亦是如此啊。”

    长安城外,早已全部都是光秃秃的树木,没有半点生机,只有点点白雪在挂在枝头。

    洛玄辰和洛玄凌兄弟二人前来送别洛玄镜,兄妹三人相顾,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谁又不知道呢?

    此番相别,恐怕此生都不会再相见了,苏州那么远,重责在身,不能轻离。

    洛玄镜抬头望向灵天阁的方向,有些萧瑟,“以后再不能再见老祖宗和二位兄长。”

    洛玄辰强笑道:“阿镜,待为兄致仕后,去苏州再见你,说什么此生再不相见呢?”

    洛玄镜眼帘垂下,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洛氏子弟的寿命一向不长,几乎没有人能够活到致仕时,几乎代代死在公位上,这就是洛氏子弟的宿命。

    洛玄辰干巴巴的说出一句话,也知道自己说的太过于轻巧,洛玄凌一向沉默,拍了拍洛玄镜的肩膀,“总有再见之日。”

    洛玄镜掀起车帘,她最后向着二人挥挥手,然后洛君功亲自驾车,沿着直道离开长安,前往最近的渡口,回苏州,当然是坐船一路顺江而下。

    洛玄辰望着远去的马车,纵然是寒冬之日,依旧扬起了阵阵尘烟,“突然心里有些空空的,当初五弟去世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感觉,今日阿镜离开,好难受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花非花月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非花月夜并收藏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