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当然知道没这么容易办,所以他给各郡国都选了一个主办,都是朝中致仕的大老。
其中颍川他任命的主办是颍阴荀爽。其人是荀氏八龙之六龙,精通易理,最是无双。现在荀爽因为党锢之祸的原因,赋闲在家。张温就想让其人作为颍川团练使,虽然荀爽只做过议郎,但名声高,人脉广,倒也能胜任一郡主办。
然后是汝南,不作他想,主办之位肯定是汝南袁氏的。现在袁氏老一辈中主系中有袁平、袁成、袁逢、袁隗四人,其中前三人已过世,唯有袁隗现在是司徒。而旁系还有一支叫袁贺,也是道德之士,虽然也过世了,但他有三个儿子,却都是一时之选。长子袁闳为隐士、次子袁忠为义士、小子袁弘为智士。除此三人,还有那同辈的袁绍、袁基、袁术、袁满来、袁懿达、袁仁达六人。从这也可见,汝南袁氏家学之盛,成材率之高。
对于选谁做主办,张温很是思量了一下。袁绍、袁术两人是肯定不能选了,不是这两人才智不行,而是这两人是京中倒宦派的中坚,一直跳得很厉害。张温和宦官一党互为奥援,本能就不想袁绍这类人出头。排开这几个,他最中意的有袁闳、袁忠和袁基。前两个确实声名好,但这两都是党锢之祸的受难者,显然在政治倾向上也是靠近倒宦派的,所以就只能选袁基了。
这样也好,袁基公族子弟,名声又好,做汝南的主办也是实至名归。
选定最重要的颍川、汝南两地后,其他就好办多了。
梁国的公卿之族不多,其他的多是经学之家,没有多少族人部曲,所以张温很快就选定了睢阳桥冒作为梁国主办。睢阳桥氏自桥玄做到太尉后,其家声也从二千石之家跃迁到了公族之家,桥玄的儿子桥羽现在在兖州任城国做太守,而这个桥冒是桥玄老太尉的侄子,自然是这主办的不二人选。
之后是沛国,沛国的公族之家有谯县曹氏、丁氏;萧县刘氏,其家两世三公;这三家中,因为个人关系,张温将主办之位留给了谯县曹氏。张温倒不在乎什么瓜田李下,对他来说,选贤就可以不避亲。他最熟悉的肯定是认识的人,对其才学也有数,自然用得放心。曹氏这一代最优秀的就是曹操,但现在已经在其幕府,除此还有曹洪、曹仁。其中曹洪的家世最好,父亲是卫将军、叔父是尚书令,但曹仁的家世也不差,父亲是长水校尉。
在和曹操商量后,张温选择了曹洪作为沛国的主办,让曹仁去辅助。张温已经得知,曹仁在淮泗一带横行,有部曲千人,正好做团练骨干。
之后就是陈国了。陈国有点特殊,就是此代陈王刘宠有点不安分,诸侯之身而聚甲兵,颇有点光武皇帝之兄齐武王的味道。为了制衡其人,张温选了陈郡袁氏的袁涣作为主办。陈郡袁氏和汝南袁氏都是一个祖先,到现在两家也是千丝万缕,形同一家。….
至于袁涣其人,是老司徒的儿子,之前做谒者督扶风营、虎牙营,但事情办得不好,已经被褫夺回乡了。这次张温起用他,就是卖个人情。他们这些公族之家,就是你帮我,我帮你,这样牵绊就来了。不过这袁涣他也不是瞎用的,毕竟其人有与泰山军对峙的经验。
最后就是鲁国了,这也是最可惜的。本来鲁国主办最合适的就是孔融,但之前其人已经战死在和泰山贼的战斗里了,甚至也正因为那一战,鲁国衣冠几乎全部被扫落一空。老党人蕃向也死在了那一站,憾甚!
最后张温千挑万选,才找到了一人,鲁国颜氏颜盛。但他虽是鲁国人,但据说已经迁居琅琊,现在看,只能召他回乡,再整鲁国团练了。
以上人选,张温还是满意的,这六位团练主办不是名士就是公族子弟,或者本身是道德之家,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豫州六郡国的团练可以被控制在手里。
对这六位团练使,张温还是充分放权的。他特意准许这六位团练使主办在铨选时可以不受三互法的约束,随意铨选本乡和姻亲之家的才智之士充任团练。
而且这六位团练使的职事是督办团务而不是协办地方。换句话说,这六位团练使有非常大的自***,而不需要仰仗地方鼻息行事。他们只受左中郎将行营调遣,其他地方郡县无权干涉这六团练使的督办事务。
以上是张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六大团练使的最大支撑,但有一项是各团练使自己要解决的,那就是各郡县的团练,必须自己负责各自的钱粮补给。朝庭没办法负责他们的钱粮供应。
也就是说,这六大团练使在起团之后,就需要自己搞定军需补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六家要自己先掏家底来养军。
这对六大团练使来说必然是极大的负担,但福祸相依,用自己钱养兵,那最后这些团练部曲必然是要成这六人的私兵了。
张温自然也清楚,但以上已经是他最大的支持了,要再养这些兵,朝庭真的养不起。
就这样,张温在军议上抛出了让豫州六郡国起团练的重磅消息,之后就命各军将回去重整部伍,三日后,他们将倾军南下汝南,前后夹击汝南太平道。
诸多军将回去后各自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中颍川他任命的主办是颍阴荀爽。其人是荀氏八龙之六龙,精通易理,最是无双。现在荀爽因为党锢之祸的原因,赋闲在家。张温就想让其人作为颍川团练使,虽然荀爽只做过议郎,但名声高,人脉广,倒也能胜任一郡主办。
然后是汝南,不作他想,主办之位肯定是汝南袁氏的。现在袁氏老一辈中主系中有袁平、袁成、袁逢、袁隗四人,其中前三人已过世,唯有袁隗现在是司徒。而旁系还有一支叫袁贺,也是道德之士,虽然也过世了,但他有三个儿子,却都是一时之选。长子袁闳为隐士、次子袁忠为义士、小子袁弘为智士。除此三人,还有那同辈的袁绍、袁基、袁术、袁满来、袁懿达、袁仁达六人。从这也可见,汝南袁氏家学之盛,成材率之高。
对于选谁做主办,张温很是思量了一下。袁绍、袁术两人是肯定不能选了,不是这两人才智不行,而是这两人是京中倒宦派的中坚,一直跳得很厉害。张温和宦官一党互为奥援,本能就不想袁绍这类人出头。排开这几个,他最中意的有袁闳、袁忠和袁基。前两个确实声名好,但这两都是党锢之祸的受难者,显然在政治倾向上也是靠近倒宦派的,所以就只能选袁基了。
这样也好,袁基公族子弟,名声又好,做汝南的主办也是实至名归。
选定最重要的颍川、汝南两地后,其他就好办多了。
梁国的公卿之族不多,其他的多是经学之家,没有多少族人部曲,所以张温很快就选定了睢阳桥冒作为梁国主办。睢阳桥氏自桥玄做到太尉后,其家声也从二千石之家跃迁到了公族之家,桥玄的儿子桥羽现在在兖州任城国做太守,而这个桥冒是桥玄老太尉的侄子,自然是这主办的不二人选。
之后是沛国,沛国的公族之家有谯县曹氏、丁氏;萧县刘氏,其家两世三公;这三家中,因为个人关系,张温将主办之位留给了谯县曹氏。张温倒不在乎什么瓜田李下,对他来说,选贤就可以不避亲。他最熟悉的肯定是认识的人,对其才学也有数,自然用得放心。曹氏这一代最优秀的就是曹操,但现在已经在其幕府,除此还有曹洪、曹仁。其中曹洪的家世最好,父亲是卫将军、叔父是尚书令,但曹仁的家世也不差,父亲是长水校尉。
在和曹操商量后,张温选择了曹洪作为沛国的主办,让曹仁去辅助。张温已经得知,曹仁在淮泗一带横行,有部曲千人,正好做团练骨干。
之后就是陈国了。陈国有点特殊,就是此代陈王刘宠有点不安分,诸侯之身而聚甲兵,颇有点光武皇帝之兄齐武王的味道。为了制衡其人,张温选了陈郡袁氏的袁涣作为主办。陈郡袁氏和汝南袁氏都是一个祖先,到现在两家也是千丝万缕,形同一家。….
至于袁涣其人,是老司徒的儿子,之前做谒者督扶风营、虎牙营,但事情办得不好,已经被褫夺回乡了。这次张温起用他,就是卖个人情。他们这些公族之家,就是你帮我,我帮你,这样牵绊就来了。不过这袁涣他也不是瞎用的,毕竟其人有与泰山军对峙的经验。
最后就是鲁国了,这也是最可惜的。本来鲁国主办最合适的就是孔融,但之前其人已经战死在和泰山贼的战斗里了,甚至也正因为那一战,鲁国衣冠几乎全部被扫落一空。老党人蕃向也死在了那一站,憾甚!
最后张温千挑万选,才找到了一人,鲁国颜氏颜盛。但他虽是鲁国人,但据说已经迁居琅琊,现在看,只能召他回乡,再整鲁国团练了。
以上人选,张温还是满意的,这六位团练主办不是名士就是公族子弟,或者本身是道德之家,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豫州六郡国的团练可以被控制在手里。
对这六位团练使,张温还是充分放权的。他特意准许这六位团练使主办在铨选时可以不受三互法的约束,随意铨选本乡和姻亲之家的才智之士充任团练。
而且这六位团练使的职事是督办团务而不是协办地方。换句话说,这六位团练使有非常大的自***,而不需要仰仗地方鼻息行事。他们只受左中郎将行营调遣,其他地方郡县无权干涉这六团练使的督办事务。
以上是张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六大团练使的最大支撑,但有一项是各团练使自己要解决的,那就是各郡县的团练,必须自己负责各自的钱粮补给。朝庭没办法负责他们的钱粮供应。
也就是说,这六大团练使在起团之后,就需要自己搞定军需补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六家要自己先掏家底来养军。
这对六大团练使来说必然是极大的负担,但福祸相依,用自己钱养兵,那最后这些团练部曲必然是要成这六人的私兵了。
张温自然也清楚,但以上已经是他最大的支持了,要再养这些兵,朝庭真的养不起。
就这样,张温在军议上抛出了让豫州六郡国起团练的重磅消息,之后就命各军将回去重整部伍,三日后,他们将倾军南下汝南,前后夹击汝南太平道。
诸多军将回去后各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