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是以,无论向西向南,继续进军,王师后援根基必然只能设在故鄂之地,力所能及地越靠南越好。如此一来,鄂境内流民外逃的问题便亟待解决。此非一朝一夕之功,短则三月见效,长则需一两年,还望大王慎虑之。

    姬胡皱紧了眉头,这的确是个难题。铜绿山乃国家命脉所在,无论如此都必须从楚人手中夺回,然公孙禹所讲亦是实情,若不能有效治理所夺鄂地,使其变为稳定的王师后援基地,便是灭了鄂驭方,以后这块地方也只会被江汉诸国蚕食,为他人做嫁衣裳。他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荣夷:太傅有何高见?

    荣夷微微一笑,拱手道:臣愿出使丹阳,游说楚王熊渠交出铜绿山,使我大周兵不血刃而得此国脉。

    那老小子会听你的?羌兴根本不信。

    游说不成,还可逼迫,更可以杀鸡骇猴嘛!荣夷依然微笑着,目中却闪现出两道冷厉之光。

    鄂城临水近江,城垣的西门南门便修建了直通外水的水门。水门下常有各种船只停泊,供旅人官员等从水路出城。

    寻常时日,一见客官过桥进得码头,船家便在各自船头笑脸相迎,没有人争相呼唤,只任你挑选上船,不管客官跨上哪家船只,其余船家都会遥遥招手,操着或急促或温软的各色口音喊一声:客官顺风——

    离去船家也会对同行笑盈盈喊一声:再会——回头再笑着一句:客官,您坐好了。小船便悠然荡出码头,漂出水门,融入茫茫水天之中。那份殷殷之情,总是给旅人一片温馨,令远足者怦然心动。

    可今年初秋的时节,那种诱人的风华却黯淡了不少。自兰香茜草崩盘,鄂城已是百业萧条,更别说公子鲲在白马南渡损兵折将之后,水门内已看不到往日白帆林立的盛景了。

    可今日却不知为何,码头突然多了许多人气。连接街市的那道石桥行人如梭,时有商旅走来呼唤船只出城,码头总有一阵热情温馨的江汉雅言荡漾开来。

    时近正午,石桥那头过来了一队甲士,匆匆封住了街市一边的桥头。紧接着一阵挑夫上了石桥,后面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中年人,丝衣华丽腰悬长剑,马后又是两名带剑武士,气势与寻常商旅大是不同。

    这班人马一出现,码头的船工们顿时骚动起来,相互观望,几乎是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倏忽消退,非但没有人上前延揽生意,反而是一片惶惶不安。

    你们看,官府又要送货出城了。

    一钱不给,还是远水,谁愿去了?

    有谁欠官府劳役了?趁早上去应酬,免得他瞎点我等。

    不去不去,谁欠劳役,还不找死了?

    正在此时,那个华贵的中年官员走下石桥,傲慢地向码头一挥手道:相府运货,顶替劳役,谁愿去了?连问三声,没有一人回答。

    官员脸色骤然涨红,向后一招手:来人!给我点出四条大船,谁敢违抗,立杀无赦!桥上甲士轰然一声拥来,便要下码头强点船只。

    突然之间,船工最后边一人高喊:我等六船愿去,不用点了。

    官员一阵大笑:就说嘛,偌大一个鄂国,怎能没有顺民?又突然拉下脸对着船工吼道:尔等本是扬越贱民,楚国逃奴,日后若再不敬重大鄂官府,船只一体烧了。教尔等冻死饿死,葬身鱼腹!听见了么?

章节目录

西周长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湛兮若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湛兮若存并收藏西周长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