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以及陕西北部的朔方等地,那叛军已然占据十八省,拥兵九十三营,合计二十八万。

    幸得旧港、南州、瀛洲、小西洋布政使司、昆仑布政使司、中东布政使司没有跟随叛乱,不然大明要面对的局面恐怕空前艰难。

    当然,其中最让武狩帝觉得艰难的,还是门头沟的军备院被朱简焕所占据。

    军备院里面有什么,武狩帝比谁都清楚,一旦朱简焕想办法打开了军备院的密库,那大明社稷便真的岌岌可危了。

    幸亏此时双方还未开始正式交战,因此大明还有准备的时间。

    不过这样的局势,随着时间推移开始不断变得明朗。

    八月末,武狩帝调集西军、北军及海军屯兵海上及陆地,依然支持武狩帝的尚有一百三十八营,合计四十二万兵马,但其中有十二万兵马驻守西陲,不能轻动。

    以局势来看,大明的优势还是异常明显的,而且叛军之中大量士兵不愿意被裹挟成为叛军,每日叛逃归正的士兵不在少数。

    如果继续这样僵持下去,朱简焕迟早会变成孤家寡人,似乎武狩帝没有必要着急。

    不过为了防止朱简焕打开军备院,武狩帝还是毅然决然的下令海军登陆天津、秦国公李守弼率军北上收复门头沟。

    现在朱简焕之所以没有投降,原因就在于门头沟,所以只要拿下门头沟,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九月初九,武狩帝发布檄文,让叛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此前不明所以而不小心支持太子的将领如果愿意投降,那也可以既往不咎,但朱简焕也同样发布檄文,继续散播武狩帝被吴王挟持的消息。

    同一天,东海海军炮击天津港,秦国公李守弼率湖广、河南等上直六万兵马北伐。

    西军都督岳濬率军进攻天竺四省,北军都督孙廷均领北军六万向山西、四川进攻。

    南军都督罗辅与其子罗昀分别守卫天竺、长江、湘江防线,东军都督张炳忠率军防守漠北、陕西、北直隶防线。

    同时,朱简焕命人不断在军备密库爆破墙体,试图从中取出大明历代先帝库存的先进武器。

    诸藩眼看战事开打,印度厮当的秦、周、蜀、晋、赵等大藩纷纷上奏,请出兵策应北军与西军,但武狩帝担心诸藩会趁机在天竺四省培植自己的力量,因此不予批准。

    九月初十,北军都督孙廷均率军入川,攻下剑门关,绵阳及成都、重庆一带的守军见状立即投降。

    同时,由于西军都督岳濬之父为前任南军都督岳钟琪,因此天竺四省之兵大多不抵抗式投降,但很快被防守在西线的罗昀镇压。

    九月十五,李守弼率装甲卡车突入门头沟,但被门头沟左右山上的炮群击退。

    九月十七,东军都督张炳忠抽调东北兵马尽数入北直隶,李守弼被击退至保定。

    海军由于没有足够的装甲卡车,因此无法向北京进攻。

    九月二十五,齐王朱伯沐向西安发送电报,希望让齐国下场,及时收复门头沟,但武狩帝不允。

    得知武狩帝不允齐国参战的消息,首辅李子任连番上疏请求武狩帝批准齐国出兵,吴王朱简炡亦上疏赞同。

    然而遭遇长子背叛的武狩帝此刻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执意要凭借大明自己的力量来平叛。

    时间进入十月,双方各自的力量严重不足,大明尚可以以“平叛”的名义募兵,但叛军却已经开始靠高额军饷来进行征兵。

    西军与北军在中原的装甲车、火炮严重不足,而上直又有三分之一参与反叛,因此战线一直僵持在居庸关、保定、天津、固安、太原一带。

    除此之外,伴随着东军都督张炳忠率领大规模装甲卡车出现在河套平原,北军只能依托长城与陕北高原被动防守。

    西南的岳濬虽然率军突入印度厮当,但南军副都督罗昀却与他在恒河交界处僵持,一时间难分胜负,双方都让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

    腊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扩军,明军扩军至九十二万,叛军扩军至八十三万,各地军械局之中的军械被双方挥霍殆尽,大明历代先帝积攒的数亿两积蓄也被挥霍大半。

    武狩十二年正月初五,叛军打开军备院密库,大量未曾见过的军械和存放其中的资料及生产线被搬运出。

    得知军备院密库被打开,武狩帝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北京。

    二月初五,明军北线战场发动“华北战役”,二十四万明军在秦国公李守弼的指挥下向北京进攻,叛军上直都督李黄来指挥十五万叛军防守。

    起先明军数次向房山、固安、通州等地发起攻击,叛军节节败退,北京第一道防线被突破。

    二月十二,朱简焕紧急调张炳忠及其麾下十二万叛军从河套回援北京。

    二月十七日,明军夺回门头沟,然而里面的诸多学士及所有物资均被朱简焕运往沈阳军械局。

    三月初一,朱简焕在张炳忠的建议下决定放弃北京地区,撤回沈阳,以战略纵深换取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家兄朱由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