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车辆前往居庸关。

    由于汽车、卡车准备不足,许多大臣为了活命,不得不骑上了被他们视为古董的自行车。

    子时六刻,秦国公李守弼从西直门突围成功,向涿州南逃,身边皇城四营仅存两千余人。

    七刻,通州营、涿州营及北城兵马司兵马被叛军击溃,朱简焕一时间寻不到武狩帝踪迹,其手下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常宫建议立马向全国发送电报,称吴王挟持武狩帝逃跑,太子不得已监国平叛。

    朱简焕按照骆常宫所建议的进行,也就在电报发送完不久,李黄来派人前来通知武狩帝逃往居庸关。

    得知消息,朱简焕派李黄来立即追击,自己则是稍后带兵追上。

    卯时三刻(5:45),首辅李子任护送武狩帝抵达居庸关,此时的居庸关已然是一个县城,人口五十余万,其地知县为天启朝鲁国公颜胤绍之曾孙颜季宽。

    颜季宽得知了太子叛乱的消息,当即命人打开城门,迎接武狩帝,并立即让人安排火车,将武狩帝送往西安,自己则是带着县中一千兵马司及一千二百衙役守城。

    武狩帝擢升颜季宽为居庸关总督,并让他见机行事,若是投降,日后也可复反,务必保全自身。

    卯时七刻,李黄来率一营兵马抵达居庸关城下,责令颜季宽开城,被颜季宽以“颜家世受国恩,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所骂回。

    闻言,李黄来当即下令全军炮击居庸关。

    这期间,全国各地兵马及布政司衙门十分混乱,根本弄不清楚是吴王挟持了武狩帝,还是太子叛乱逼宫。

    直到正午武狩帝抵达太原,以自己的口吻向天下诸省发出电报,同时逃至涿州的李守弼也一同发布电报后,天下群臣才大概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但群臣仍然不确定武狩帝是否被挟持。

    未时三刻,北军都督孙廷均响应武狩帝号召,并亲自乘火车从安西前往西安,派兵马前往太原保护武狩帝。

    未时五刻,西军、海军以及上直在地方上的部分总兵纷纷响应武狩帝及李守弼。

    此后一个时辰,各省布政使纷纷响应武狩帝,显然太子过往举动不得民心,在大部分官员心中,除非确定是吴王挟持了武狩帝,不然他们绝不会支持太子。

    不过相比较他们,但曾经在太子监国期间被提拔的太子派则是无条件选择信任太子,认为吴王挟持武狩帝西逃。

    这样的信任导致了山西之中数营兵马反叛,武狩帝得知消息,逃携百官逃往西安。

    申时五刻,居庸关被攻破,颜季宽被俘至阵前。

    朱简焕见其仅用两千余兵马司及衙役便阻拦自己大军四个时辰,心中爱才,向其说降,但颜季宽却破口大骂。

    颜季宽怒骂朱简焕为“不忠不孝”之徒,朱简焕恼怒,命左右将其牙齿敲碎,却见颜季宽继续含糊辱骂。

    朱简焕命人拔其舌,斩断四肢,并上前侮辱颜季宽为“腐儒”。

    颜季宽口含鲜血怒喷朱简焕面目,朱简焕怒不可遏,令左右将其丢入城中水井内溺死,并在之后率大军继续向太原寻觅武狩帝踪迹。

    叛军离去后,居庸关百姓将颜季宽尸体从水中捞出,安葬于东山之中。

    由于害怕叛军之后返回开棺鞭尸,因此无人敢为其立碑,亦不敢祭拜。

    酉时,得知武狩帝已逃往西安,而李守弼又在涿州集结兵马,担心京城有失的朱简焕撤回北京,路途经过居庸关时,又让人将丢弃颜季宽尸体的水井封住。

    八月十七日辰时,武狩帝及首辅李子任、吴王朱简炡及十二亲王、郡主,一千余名官员抵达西安城。

    武狩帝入曾经的秦王府居住,同时向天下诸藩发送电报,令其安分守己,不得参与此次东宫叛乱。

    十八日,武狩帝废朱简焕太子位,立吴王朱简炡为太子,又任命秦国公李守弼为五军大都督,勒令南军与北军返回驻地。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武狩帝下旨让李守弼尽快夺回门头沟内的军备院。

    同日,武狩帝得知颜季宽死讯,追封其为鲁国公,谥号“文正”。

    同时间,朱简焕依旧散布吴王挟持武狩帝的谣言。

    十九日,诸藩回应武狩帝,无视了朱简焕发来的电报。

    然而即便诸藩不支持朱简焕,但此前朱简焕监国时期留下的人脉还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他们都信任朱简焕的言论,认为吴王挟持武狩帝,因此支持朱简焕平叛。

    北军单于、漠东总兵反叛,上直山东、部分山西营兵反叛,公然支持太子朱简焕。

    为了支持朱简焕,他们搬出了《皇明祖训》之中的“嫡长制度”,认为大明没有废太子的先例,武狩帝拘禁太子,立吴王为监国本来就不正常,现在又废太子,改立吴王,着实让他们不敢置信。

    至此,大明支持朱简焕言论的省份已有东北四省,天竺四省,以及山东、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交趾、麓川等十六省。

    如果算上眼下被占领的小半个山西和北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家兄朱由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