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能这般快被我朝探知,必是敌军主动放出来的消息,为的就是将我朝此时的尴尬境地传遍天下。

    故此时的局势对我朝大大不利,还请陛下早日定夺。”

    泰安帝眉头又皱了起来,虽然他刚登基不久,对军国大事尚且欠缺了不少经验,但能依靠一点点势力,就敢发动政变的人,自然不是易于之辈。

    在王以中的分析下,他很快就明白了现在的境遇。

    沉默了一会儿,泰安帝道:“那王相以为,如今为之奈何?”

    “老臣斗胆,恳请陛下暂且退兵言和,待来年再战。”

    “此次战事本就由朕挑起,现如今又要主动撤兵,忍气吞声地言和,届时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我泰安朝廷,如何看待朕?!朕岂不是成了自不量力的蠢货!”

    “陛下息怒。且听老臣道来,眼下东路军覆没,传到西路军那里,势必造成人心浮动,士气低迷。

    甚至还打破了对禁军战力无双的固有印象,反而使敌军士气高涨,此消彼长之下,对我军大大不利。

    再者还有几月便是年关,若是再打下去,只会一直拖在前线,到时年关将近,将士们思乡之情愈发浓厚,必将造成兵无战心之境遇。

    故眼下,暂且退兵方为上策。当然,退兵之后,还有计较。老臣再次斗胆,恳请陛下行襄帝之故事。”

    “王相是说,诸卫封王?”

    泰安帝大骇,这王以中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今天光顾着大惊了。现在又给他这么个晴天霹雳。

    异姓王爵啊,多少年没封过了。除了开国时,在死后追封了不少开国功臣,活着的也就襄帝时期,封了好几个,但后来也都被砍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玩意儿了。

    襄帝时周遭敌国屡屡进犯,彼时齐国国力不强,只因前朝武帝屡屡发动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将士更是死伤无数。

    虽然打下了几个郡,但国力不增反降,没有缓过劲儿来。所以当时胜少败多,丢了大片国土。

    后来襄帝与臣子合计了一番,诏令各郡卫所总兵自发去攻打与之接壤的敌国,朝廷不提供任何粮草军械。

    但是攻打期间他们怎么干朝廷不管,屠城也好,劫掠也罢,想怎么来怎么来,然后按军功大小封爵,最高的,便是克三郡者封王,食邑十万户。

    这个诏令一出来,当时的各地总兵打了鸡血一样,爆发出了完全不同的战力,不仅收复了失地,更是打下郡县无数,远超武帝时期,把齐国的疆域推上了顶峰。

    这也使得周遭诸国大多都被犁了一遍,或分裂,或衰弱,更有甚者直接亡国,所以直到现在,齐国周边大国不多,多是齐之附庸,就是这么来的。

    襄帝也没食言,看这些总兵一个个都是名将之资,其心甚慰,随后按各自功绩封爵,但是这些王侯的封地食邑都在他们打下来的郡县里。

    同时以战事已休为名,大幅度削减了他们手中的兵权,最多的也就剩了个几万人。

    可是由于这些总兵在攻打过程中,为了激励将士,每每行屠城劫掠之事,导致当地百姓世家甚为怨恨,起义叛乱始终不休。

    最后又在某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到底怎么个情况不足为外人道,只知道这些个走上人生巅峰的总兵几乎都丧命了,家族也被连根拔起,幸者寥寥。

    同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郡也丢了,或是被敌国重新夺了去,或是干脆被某枭雄割据一方,但好歹还剩了几个,齐国也是大赚。

    甚至因为没有支出任何钱粮,齐国在此时乘机发展,国力逐渐充实,襄帝大行后也得了这么个褒谥,可谓皆大欢喜。

章节目录

陛下,该上路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予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予暮并收藏陛下,该上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