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耀一直陪着小宝,此时听到这帮孩子们的言论,不禁感慨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不过小宝啊,你觉得跟沈先生缘分匪浅吗?我知道内幕,就是不说!

    同样对这次县试展开了讨论的还大有人在。

    学政问宋知州“那个六岁的神童,听说跟你挺熟?”

    宋廷山“他娘跟我很熟。”

    学政“……”

    宋廷山“别误会,他娘是密侦司、饿不,是朝廷唯一的女官,官阶还不低!”

    学政“是那个楚清?”

    宋廷山是那个楚清。

    学政“难怪啊!难怪那孩子对农事那么有见解。”

    宋廷山“早慧是一回事,根本是在于他娘干到哪儿,他就总结到哪儿。”

    学政“有这么个实干的娘,教出这样的孩子倒也能理解了。”

    而胡恒秋此时也在谈论这事儿,他被皇帝叫道御书房开小会,开着开着话题就转到楚清这里。

    胡恒秋“皇上,今年的县试,参加的考生比往年增加了两成!”

    皇帝“嗯,很好,这些人将来又是一代可用之才。对了,那个楚清不是给她儿子要了考试资格?可参考了?”

    胡恒秋“考了,案首呢!”

    皇帝抬起眼皮“案首?学政考校过了?”

    胡恒秋“考校过了,据说学政很是惊叹,私下称如此幼子,堪称神童。”

    皇帝“案首可是免试院试的,那幼童免试了?”

    胡恒秋“是,听说学政本想劝他安心读书,怕这孩子起步太高,难以为继,希望他能踏实向学,但是那孩子算了算年龄说‘反正十八岁之前没人用我,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就先拿了秀才功名。”

    皇帝大笑“这孩子够狂!不过一个秀才功名也代表不了什么。且看他今后吧。”

    皇帝又问道“军屯那边怎样了?”

    胡恒秋“今年有些晚,但是种子已经播下去了。”

    皇帝“因何会晚?”

    胡恒秋“挑选荒地用了不少日子,楚清把驻军所在的地域亲自走了一遍,挑选出合适的地方,还要寻水开渠。”

    …………

    胡恒秋走后,御书房里安静下来,皇帝挥挥手,李公公退了出去。

    皇帝对着空气说道“不群。”

    一个影子轻飘飘落了下来。

    影子单膝跪地“皇上。”

    “不群,吉州县试,可有营私舞弊之事?”皇帝问。

    影子想了想刚才御书房的对话,禀道“回皇上,并无。”

    “嗯,你且忙吧。”

    影子一闪,又轻飘飘不见了踪影。

    …………

    小宝如愿以偿坐在了内舍甲班的第一排。如愿以偿见到了走进教室的沈先生。

    沈先生进班就见到小宝,眼神颇为复杂你娘帮点忙,胜过老夫跑断肠!

    甲班的学生们也眼神复杂别惹这小儿郎,他娘很嚣张。

    只有小宝自得其乐没人再说闲话了吧?我可是凭实力考进来的!

    其实小宝可以进上舍了,几届的案首或者前三名几乎都在上舍。但是小宝还是觉得该打好基础,所以依然留在内舍。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其实他很赞同学政的话,学业上应该精进,不要着急于科举。

    所以小宝的选择是留在内舍继续打基础,但是秀才功名必须要。有了这个功名他可以随时去“游学”了。

    尤正航依然留在了丁班。

    都说人比人得死。

    尤正航此时觉得全世界都在嘲笑他。

    现在同学们窃窃私语的内容,竟然是围绕自己而不是楚懂的!

    同样是天才,是神童,可是楚懂已经进了甲班,还是童试的案首,这可真是星星碰到月亮了,自己的那点光都不如萤火虫。

    妒火熊熊燃烧,尤正航表示要发愤图强,非要比小宝早一天进入上舍!

    秀才算什么?县试、院试不过是初级的考试,有种比乡试!可听说过才尽的江郎?且看你到时如何,哼!

    这当中感觉最好的是秋生。秋生此时看着小宝的后脑勺,又看看沈先生,再看看门口上竖贴的牌子甲班。

    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布满胸膛当初费劲巴拉上个学都要娘亲受那么多委屈,现而今不但能上州学,还取得进入甲班的资格,感谢小宝的带动、感谢沈先生的悉心教导,感谢楚婶子大力栽培!

    …………

    州学原本设立了“经义”和“治事”两斋。

    “经义”斋自然是还是学习经书的义理;而“治事”开设治民、讲武、堰水和算历四项课程,要求学生“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

    这是教授刚来来主持吉州州学时而设立的。

    教授的想法非常务实,他主张研究和解决实际的问题,反对空谈,提倡把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母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东方红不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方红不败并收藏寒门母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