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洋口音的客人忽然叹息道:“其实七代大掌教是好的,若是七代大掌教在位,这场仗便打不起来。”

    那江南口音的客人问道:“这怎么说?”

    南洋口音的客人说道:“这就不得不提七代大掌教是怎么没的。官方口径是七代大掌教遇到了一个顶厉害的大魔头,身先士卒遭遇意外,其实是七代大掌教遭遇了宫变。你道这宫变的幕后黑手是谁?”

    众人被吸引了注意力,来了兴趣,纷纷追问。

    南洋口音之人卖足了关子,吊足了胃口,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其实就是前任地师姚令。那姚令和七代大掌教同是出自全真道,所以七代大掌教没有防备,这才中了姚令的算计。然后姚令又扶持了当今的八代大掌教上位,所以说八代大掌教本就得位不正。”

    正在抽烟女子停下动作,看了一眼这个南洋口音之人。

    皮肤微微发黑,相貌也是婆罗洲土人的样子。

    其他人却是将信将疑,有人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八代大掌教为何兵发地肺山把姚令给灭了?”

    这些客商都是走南闯北之人,见多识广,各地的消息都多少知道一些。

    南洋口音之人低声道:“你们知道姚令为什么要立八代大掌教吗?”

    众人纷纷摇头:“不知。”

    “只因八代大掌教本就是姚家人,只是养在外面罢了。”南洋口音的客商语出惊人,“八代大掌教的生身之母正是姚家八老之一的姚齐,又有个化名叫齐教瑶,与蜀州齐家的齐浩然生下了八代大掌教,取名齐玄素。”

    女子终于开口道:“你这是答非所问,人家问你八代大掌教为什么兵发地肺山灭了姚令,你却说什么八代大掌教姓姚,既然两人是一家,那为何要自相残杀?”

    众人也纷纷附和。

    “莫急,莫急。诸位且听我慢慢道来。”南洋口音之人摆了摆手,“正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自古以来,为了争夺大位,父子互杀,兄弟相残,这种事情还少吗?姚家不是帝王家,也不差多少了。”

    不少人点头表示认可这个观点。

    南洋口音之人又道:“姚令发动宫变害死七代大掌教,事情败露之后,国师不服,这才联合了皇帝陛下要推翻八代大掌教,那母子二人慌了神,想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说国师是叛乱,便拿姚令开刀。姚令没有想到她的亲姐妹姚齐竟然突施背刺,这才中了算计,成了母子二人的踏脚石。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天下人被这对母子骗了过去,以为姚令才是首恶。”

    那女子挑了挑眉:“我竟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一个江南青年插口道:“那么天师呢?天师为什么不反对?”

    在江南人的心目中,天师还是地位特殊,不容轻侮,江南人自己关起门来说天师的不是没什么问题,可如果换成外人说天师的不是,那么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江南人。

    南洋客人道:“八代大掌教可是娶了天师的孙女,是天师的孙女婿,八代大掌教又认了慈航真人为岳母,早就跟正一道牢牢绑定了。都说帮亲不帮理,天师当然要支持八代大掌教了。”

    众人恍然大悟。

    南洋客人又道:“再看八代大掌教上位之后,完全是任人唯亲。一边用姚家的人,让他的亲娘做了地师,让他的侄女做了掌堂,那些跟随姚令宫变的姚家人也纷纷赦免,摇身一变成了大功臣。一边又用张家的人,让他的道侣张月鹿临朝主政,牝鸡司晨,只要姓张,也纷纷提拔,不是这个掌堂,就是那个掌府,还有他的女儿,才一丁点的小人,还没桌子高呢,也混了个真人的名号。”

    众人纷纷扼腕,有这样的大掌教,天下果然好不了。

    女子开口问道:“如此说来,皇帝陛下和国师还是好的,他们都不任人唯亲,他们也没有发动宫变。”

    南洋客人神色一凛,随即恢复正常:“这是自然。”

    女子伸手一指:“不任人唯亲,秦家人封王封爵有你一份吗?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道门三大家族的说法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要么都是忠臣没有奸臣,要么全是坏蛋,哪有一个好而另一个坏的说法?你这样踩一个捧一个,为秦家和李家粉饰,居心实不可问,该不会是收了大玄朝廷的五十个太平钱吧?不妨分享一下,有钱大家一起赚。”

    众人纷纷醒悟过来,指责这个南洋客人有问题,是收了钱的。

    女子又道:“你刚才说大掌教的女儿,想想也是惨,从凤麟洲到婆罗洲,再到西域,要上前线拼命才混个真人的名号,还不带参知,道门的真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反观皇帝的女儿,生下来什么都不用干就是公主,天底下又有几个公主?”

    那南洋客人如丧家之犬,不敢再说什么。

    江南口音的客人转开了话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上层老爷们的斗争,跟我们这些小人物有什么关系?大掌教也好,皇帝也罢,都是为了一己之私罢了。”

    女子问道:“照你的说法,双方不应该开战,是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过河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莫问江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问江湖并收藏过河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