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江湖,可是江湖在哪里?

    小殷曾就这个问题问过老齐,齐玄素回答说,道门光辉普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江湖。

    老齐是混过江湖的。

    在小殷看来。

    老齐混江湖的时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老齐做了大掌教之后,侠以武犯禁。

    不过齐玄素不承认这一点,他说自己混江湖的时候,也是给清平会干脏活,只求财,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心思为国为民。

    儒门圣贤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那时候的他穷得叮当响,为生计发愁,无恒产,还谈什么心系苍生安危,强行起高调,那不是招笑吗?

    至于做了大掌教之后就觉得侠以武犯禁,其实也不对。

    不必等到做了大掌教,齐玄素江南查案的时候就这么觉得,就说丐帮吧,本质上是地方道府的黑手套,拥有众多黑产,干各种灰色营生,怎么也不跟侠字沾边。

    苍生受苦,自会揭竿而起,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更不必侠为其声。

    小殷对于江湖没有什么特别的执着和向往,关键要看好不好玩。

    璇玑星主交给小殷一份请帖,简简单单十六个字:

    上告天帝

    众神归位

    苍天为证

    厚土为凭

    小殷把这个帖子反复看了一遍,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又回归到儒门时代了,还得断句,问道:“怎么没写地址?”

    璇玑星主道:“集合地点都是口口相传,不落文字。每名与会者的集合点并不相同,而且集合地点也分好几层,到了第一个集合点后,又有专人接引去第二个集合点,不过这些接引人也不知道最终集合地点的具体位置,只是知道他们负责的这一段,所以抓了这些接引人没什么太大作用,反而会打草惊蛇,只有‘天廷’高层才知道整条路线。”

    小殷还是很聪明的,已经明白璇玑星主的用意:“看来我要亲自走一趟,小圣孤身入虎穴,我喜欢这个戏码。”

    璇玑星主补充道:“这份请柬的第一个集合点是春风渡。”

    “知道了,我这就动身。”小殷站起身来,齐玄素派她过来,是让她打仗干活的,不是让她来做小掌教享福的,所以必须亲自上阵。

    璇玑星主当然不去,又不是刺杀吴光璧,没必要搞这么大的阵仗,小殷一个人就够了。

    再者说了,值此开战之际,千头万绪,周梦遥还在玉京,紫光真君也不会亲自出面,所以江南这边的情报重担都落在了璇玑星主肩上,她也走不开。

    小殷说干就干,立刻动身。

    开战之后,实行了航运管制,所以大江沿岸的大小渡口也不似从前,有些渡口冷冷清清,有些渡口人满为患。

    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彻底封锁大江才对。不过且不说大江之长,没有这么多兵力,关键是道门的战争形式早已发生改变,传统意义的铁骑已经不能决定胜负,无论南北,精锐主力都以飞舟舰队为主,双方更不乏能够御风凌空之人,从陆地上封锁大江的意义不大,便只是实行管制,而不是全面封锁。

    春风渡此时就是人满为患,因为这段水路实行临时管制,不允许过江,所以大批客商都滞留在这里等着“开关”。

    前面说过,道门的行政区划其实分为四级,道、州、府、县,不包括镇一级,所以春风渡这里并没有常驻道观和其他机构,若不是打仗,也不会有灵官来到这里。

    所以镇上最大的客店不是太平客栈,而是春风客店,不过早已客满,分外拥挤。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江南的春雨连绵不绝,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杏花。烟雨。江南。

    春雨不同于夏雨和秋雨,毕竟夏雨太过暴烈,秋雨太过凄冷,无论是疏雨滴梧桐,还是骤雨打荷叶,都难免让人心头郁郁。饶你多少豪情侠气,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便是亡国之痛。

    今天又是一场春雨落下,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裹出一股股纤细水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声音交织成网。

    瓦片浮漾着流光,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整个春风渡都笼罩在一层好似黄昏后的灰暗之中。

    这样的天气,不好出门,好些人都在客店的大堂里饮酒,喝茶,闲谈。

    一直到了晚上掌灯,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客栈的灯在雨雾和夜色中发出一圈昏黄的光,勉强照亮招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春风,夜雨,竟是凑成了一桌。

    便在这时,有人敲门,伙计赶忙上前开门,一名撑着油纸伞的女子裹着一团湿气走了进来,一边收伞,一边问道:“掌柜的,还有上房吗?”

    只见这女子的衣衫下摆已经被打湿,靴子上也满是泥泞,看上去将近三十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过河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莫问江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问江湖并收藏过河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