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来潞城就只有这么一丁点儿大地方,谁家出点儿事,马上就会传得满城风雨。

    岳修文自己还没来得及跟母亲说想宰一只鸡给单蕙心炖汤,隔壁李凤英已经端着锅到了医院。

    以前明保成总认为李凤英是个脾气大、肚量小的中年妇女,但是看到她端着锅进了病房又给她的评分提高几分。

    “弟妹,家里可没老母鸡炖汤,但是卧几个鸡蛋的面条汤还是拿得出来的。”李凤英就是不会好好说话,明明是“好心好意”来探病,说话却总是不中听,“虽然你跟保成跟我们分家出去住了,但是总归是一家人,我还不至于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

    虽然单蕙心的身体很是虚弱,但是她还是努力撑起身子想要跟李凤英说两句道谢的话:“谢谢大嫂……”

    “可别介,你快躺着,这我可受不起。”李凤英瞅了瞅柜子,又瞅了瞅手里的锅,“我去给你涮涮碗,饭得趁热吃,汤也得趁热喝,二福子上午凿了个冰窟窿,捞了几条鱼回来,我让大秀在家做,等晚上给你送过来。”

    明保成被李凤英的宽容和体贴感动,不由得低下头红了脸。

    “保成!”李凤英吼着明保成,“你还在这儿傻站着干嘛?我说涮碗你就真让我去啊?你就不会去弄弄?”

    李凤英把明保成支走果然是有话想单独跟单蕙心说,明保成前脚刚出门,李凤英就小声地凑上来:“大妹怎么着啊?我刚才来得时候看了眼,还在那个什么里边呢?是被热水给烫了是不?严重不?脸没事儿吧?小丫头本来脸上就有块胎记,这下再烫着以后还能见人不?”

    人有时候就是有两副嘴脸,一副惺惺作态、虚与委蛇,一副冷嘲热讽、隔岸观火。

    “修文说,伤在背上和脖子后面,看不太出来……”单蕙心知道每有人问一次都是在揭开这块疮疤,年幼的女儿不懂事,暂时还不能体会这种痛,现在能为她承担这一切的只有她的亲人,她的母亲。

    “噢,那还行。”李凤英耸了耸脸上的肥肉,“你别怪我多嘴,我跟你说过,大妹这孩子属羊的不好,你看看,这才刚过了周岁,就这么多事儿,你看原来是你大哥生病,二福受伤,现在家分了我们踏实了,事儿全找来了吧?原来你这肚子有几个月了?五个月?六个月?一、两个月流的我瞧见过,这么大月份倒是少见……”

    单蕙心躺回到枕头上,把脸转向窗外,看着树枝上蹦蹦跳跳的几只小鸟。

    “你别不爱听,我这是提醒你。”李凤英有些自讨没趣,“我走了,家里还一大摊子事儿忙活,饭吃完了让保成顺路把锅给我捎家去,别什么不当好的到处乱扔,家里就这一个锅还得盛饭吃!”

    不知道李凤英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单蕙心再转过头来看的时候,明保成拿着已经刷好的碗和筷子走了进来:“大嫂走了?”

    “嗯。”单蕙心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妈和大弟小弟来看你了。”

    明保成让出一个位置,王张氏走到病床前,看着神色憔悴的女儿,神情悲怆。

    单蕙心的两个弟弟王江和王河似乎还不能感受到这种伤痛,他们跟来探视的普通亲属一样,只是垂着手站在王张氏的身边,宛如陌生人。

    “妈,这是大嫂送来的汤,让蕙心趁热吃了。”明保成把饭碗和筷子放在病床边的柜子上,“你们呆着,我出去一趟。”

    “保成,你去看大妹是么……”单蕙心撑起半个身子。

    “嗯。”明保成转过头,脸上的表情稍微有些不自然,“我去去就回。”

    单蕙心躺回到枕头上,向床里的方向稍微挪挪身子给王张氏留出可以坐的位置:“妈,你坐这儿。”

    王张氏拿起勺子,把锅里的汤和鸡蛋都盛在饭碗里。

    面条汤的香气弥漫在整个病房里,王江和王河两个孩子没出息地咂吧着嘴,哈喇子直淌。

    看到他们两个眼巴巴地瞅着面条汤的样子,单蕙心不由得有些心酸:“妈,给大弟小弟他们俩吃吧,我不饿,吃不下。”

    王张氏那句“你身子亏,要多补补”还没有说出口,两个半大小子已经冲了上来,一个抢了锅,一个抢了碗,跑到墙根处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

    王张氏为两个儿子感到羞赧,她从怀里掏出一块手绢,里面有几只煮鸡蛋:“家里没得吃,几个鸡蛋我煮了带过来了……这里还有两瓶羊奶,我跟隔壁小柱子家换的……”

    “拿什么换的?你没钱了是吗?他——他又去赌了?”单蕙心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心里像有一块大石头堵着,闷得她几乎快喘不过气。

    “谁知道呢……”王张氏怅然叹了口气,“已经两个礼拜没瞅见人了……”

    “又被人给关起来了?”虽然单蕙心觉得王胡子已经无药可救,但是她不想让他再伤害其他亲人,尤其是自己可怜的母亲王张氏。

    王张氏出神地看着柜子上的奶瓶,神情漠然。

    这次王胡子的失踪有些匪夷所思。既没有人到家来打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潞城明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宁余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宁余心并收藏潞城明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