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这是一个不算意外的意外。手机端 m.



    整个大明都知道,当今皇帝对身在四川的女将军有特别的信任,这种信任区别于曹诏的亲信,这是一个皇帝对于将军的信任。



    能接替孙承宗位置的人不多,秦良玉绝对算是一个。



    但秦良玉有一个障碍,那是,她是个女人,一个快七十岁的女人!



    因为是女人,所以朝野在思索接替孙承宗人选的时候,第一个是曹诏,第二个是忽略资历,能力都足够胜任,却是个女人的秦良玉。



    孙承宗抬头看着朱栩,心头莫名松了口气,仿佛这样才是他认识的皇帝,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



    对于秦良玉,孙承宗还是较欣赏的,只是,自古以来,没有女人登堂入室到秦良玉这个地步,如果再进一步,只怕整个大明都会哗然。



    大明的礼教相当严苛,极端,即便近年有所冲淡,但是秦良玉若真的接替他,成为大元帅府元帅,内阁右次辅,天下的震动,他都不敢想象。



    孙承宗沉吟再三,道“皇,老臣身体还可以,还能为皇,为朝廷做几年事情,请皇恩准。”



    朱栩一怔,看着这位已经须发皆白,满面苍枯的古稀老者,尽管精神矍铄,但真的已经很老了。



    对于孙承宗的意思,朱栩很明白,放下碗,斟酌一翻,开诚布公的道:“按照朕的计划,杨嗣昌去辽东两年,熊廷弼接替申用懋任驻蒙大臣,接着杨嗣昌可以接替秦良玉,满打满算,最多三年,老大人还有三年时间。”



    一直以来,朱栩对外廷也是充满戒心,一些计划都是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泄露,但面对这位老大人,朱栩愿意和盘托出,并且相信孙承宗不会拖他的后腿。



    孙承宗听着朱栩的安排,算不意外,想着秦良玉的年纪,到时候若是找个‘荣誉’之类的借口,应该能说得通,朝野或许能接受,不会引起大的动荡。



    孙承宗找了个说服他自己的借口,道:“皇此安排甚为稳妥,那,曹诏如何安排?”



    外面盛传曹诏会接替孙承宗已经有些时间了,再等三年,曹诏会不会有想法?曹家在大明,尤其是军方影响极大。



    孙承宗的话没有说完说透,却不言而喻。



    朱栩笑了声,道:“老曹聪明的很,这些年,你看他哪次冒过头?曹家那几个人,哪一个不是深懂低调的道理?无需担心,朕心里有数。”



    孙承宗见如此,这才放心,这件事算是过去,饭桌安静一阵,孙承宗再次开口道:“皇,军改基本完成了,常备军保持在四十万左右,通过义务兵役制,不断的招募,练兵,退伍,若是将来用战事发生,一纸征召令能会有百万大军赶赴战场……”



    大明的军制在宣宗后期开始崩坏,到了万历年间,只能从各地征兆,到了天启年间,出现了‘炼饷’,也是朝廷给银子,制定官员招募百姓训练成军,正规军已然‘不存在’。



    这里面有很严重的后果,极其容易形成军阀,藩镇,朝廷辖制的力量极其薄弱,一旦朝廷满足不了要求会发生各种不可思议又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承宗行伍大半生,对于这些是知之甚深,对于朱栩的‘军改’,他是最支持,一直以来也是最用心,真正入手操持的人。



    他心里有无尽感触,眼神有些湿润,面风波不动,波澜不惊。



    朱栩慢慢的扒着饭,夹着菜,没有注意到孙承宗的情绪变化,随口道:“兵力的多寡不是取胜关键,自古以来,以少胜多太常见,而且往往发生在关键时刻。并且,随着火器的发展,人数优势会进一步被压缩,军队必须要与时俱进,走在所有国家的前头,马放南山,筑起长城睡大觉的想法绝不能再有!我们睡大觉,敌人或潜在敌人在拼命发展,此消彼长,后果可想而知……史书如海,血迹斑斑,我们要以史为鉴,切不可掉以轻心……”



    这些都是朱栩的老生常谈了,孙承宗认真的听着,没有觉得是大道理,他能听出朱栩这些话是饱含了某些情绪,是真情实意。



    做为从万历到现在的四朝老臣,经历的事情太多,对朱栩的话深有感触,默默点头。



    说了一阵,朱栩收住话头,道“我们周边还有三大威胁,倭国,缅甸,蒙古,还有更远一些,正在路的敌人。咱们呢,都要沉住气,耐住心,一个一个的解决。欧洲那边的协议已经签署好,不管是欧洲能给我们输血,还是自身海贸的发展,未来几年即便灾情再严酷,日子都会好过不少,辽东,北安南也已经不许需要操多少心,陕川能移出来的,继续移,对于将来的土地,要进一步开发,朕总觉得苏杭的土地还没有发现最大的潜力……”



    明朝现在的情况,自然是历史好太多,渐渐适应了,朱栩也不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独断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独断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