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说的在理。”刘东山一听曲绍扬这话,高兴的直拍大腿。

    “哎呀,还是年轻人脑瓜儿好用,这些我真没想到。

    行,绍扬啊,你这想法是对的,师父支持你。”

    见徒弟成长很快,刘东山满怀欣慰的连连点头。

    师徒俩又聊了一会儿,正好小志从学堂放学回来。

    外头雪下的挺大,小志的帽子和肩膀上,落了挺厚一层雪。

    曲绍扬赶紧拿着扫炕笤帚,给小志打扫了身上的雪。

    “咋样?学堂好不好玩?夫子教的能听懂么?”一边扫雪,曲绍扬一边问。

    之前曲绍扬就跟刘东山商议着,把小志送去私塾念书。

    后来他们在猫耳山附近打听,还真是找到了一位老先生。

    刘东山特地备了厚礼,带着小志过去,老先生问了小志几个问题后,对他挺满意,就收下了。

    小志在老先生那里念书快半个月了,之前一直忙着,曲绍扬也没时间关注。

    今天正好得空,少不得就问一下,关心关心。

    “学堂里很好,先生教的都能听懂。

    先生挺严厉的,让我们背书,要是背不下来,会用戒尺打手。”

    提起学堂,小志就兴致勃勃的讲了起来。

    “我从来没挨过罚,先生留的功课,我都完成的很好。

    老邱家的二牛,回回都背不下来,总挨先生的打。”

    刘东山和林若兰都识字,小志没去念书之前,已经跟着他俩认了不少字。

    这孩子又聪明,会看人脸色,进了学堂后,很得老先生喜欢。

    曲绍扬闻言点点头,“那就好,你好好跟着先生读书习字,不许调皮捣蛋。

    将来学有所成了,即便是不考科举,也能做别的事情。

    要是让我知道,你不好好学习,不用说师父,我先抽你。”曲绍扬故意吓唬小志。

    小志乖觉的点点头,“嗯,知道了。”

    这一场雪直下到了晚上才停,大雪过后,气温骤降,关东大地,从这往后,就开始猫冬的生活。

    忙活了大半年的人们,也都闲了下来,成天不是吃喝串门子,就是凑一起打牌耍钱。

    不光是老农民猫冬,大部分胡子,这时候也都分了账。

    兜里揣着钱,或者回家享福,或者找个客栈住下,再不然就去靠人拉帮套。

    实在没处可去的,还可以到山场子当木把,猫冬的同时,还能挣点儿银子。

    那些绺子的大掌柜,腰里揣着银子,直接就住到城里最大的客店,或者窑子,挥金如土的开始享受。

    所以,这个时候,胡子相对来说比较少。

    一些大户人家也会在土地冻实了之后,将家里的粮食装车,运到烧锅去卖掉。

    曲、刘两家的地,明年才能种上呢,家里这么多人吃饭,那肯定要多备一些粮食。

    所以曲绍扬跟集镇上的几个大户,定了不少粮。

    正好趁着落雪了,让伙计们套车,去把粮食都拉回来,放到仓房去,留着慢慢吃。

    转过天,就是曲绍扬跟周传仁他们约定好的,上山打猎的日子了。

    吃过早饭后,刘东山和曲绍扬俩人穿上大袜子,再套上靰鞡鞋,用绑腿将大袜子的袜腰和裤腿儿缠上。

    大袜子,并不是后世人穿的那种袜子。

    而是用棉布做的,类似于靴子样式,里面絮一层棉花的那种。

    穿上这种大袜子,出门就算再冷的天,也不冻脚。

    当然,这得是家里有钱才能穿,一般人家,就是在靰鞡鞋里面,塞上乌拉草。

    靰鞡,是满语的发音,是满族人用牛皮缝制而成的一种,外观像小船似的鞋。

    这种鞋的鞋帮鞋底相连,鞋前边儿均匀的缝出来若干靰鞡褶儿。

    靰鞡褶儿上缝制一块翘成鼻子形状的皮子,构成靰鞡的前脸儿。

    靰鞡的后面儿,缝制一块一寸宽两寸长的皮子,这是靰鞡提拔儿。

    靰鞡鞋帮上钉几个靰鞡耳子,用来穿靰鞡绳,以免鞋不跟脚。

    穿好了靰鞡,把靰鞡绳系紧,再套上羊皮袄,戴上皮帽子,师徒俩就穿戴好了。

    曲绍扬伸手,从墙上摘下来枪,斜着背在肩上,然后把装了子弹的口袋,挂在腰间。

    装干粮的兜子,也背上,全部收拾妥当,二人这才出门,解开狗子链子。

    拿根麻绳,在狗脖子上拴个链马扣,牵着狗就出门了。

    大黄和青龙没进山打过猎,基本上从长大之后就没出过门。

    这冷不丁的带它们出来,可把俩狗子给乐坏了,各种撒欢儿。

    青龙是公狗,还翘起来一条腿,在园杖子外撒了泼尿。

    师徒俩背着枪,牵着狗,从家里出来,直奔老周家。

    到老周家一看,王家祥父子几个都到了,老周家兄弟四个也都收拾妥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民国:关东参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参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娃并收藏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