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殿下既然要站出来争夺储君之位,那便不一样了。”

    “江山社稷,重逾万钧,岂是儿戏?”

    “陛下自然要对殿下进行重重考验,才能放心将江山托付于殿下。”

    “这对殿下而言,亦是好事。”

    “至少说明殿下在陛下心中,已是十分认真考虑的储君人选!”

    有必要进行这么多的考验吗?

    还一关接一关的!

    难道还非得历经九九八十难吗?

    朱允熥暗暗腹谤。

    历史上的朱允炆,不是很顺利就被立为储君了吗?

    好像也没有费什么力啊!

    怎么到了自己争储君之位,就变得这么难呢?

    但转念一想,史书的记载,并不详细。

    从朱标五月死亡,到九月朱允炆被立为储君,期间历时四个多月。

    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老朱究竟是怎么考验朱允炆的,朱允炆又是怎么通过这些考验的,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唯一记载的一项,便是自朱标生病开始,朱允炆就十分小心的侍候,昼夜都不离一步。

    亲力亲为,日以继夜。

    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哀伤过度,以致茶饭不思,饿得日渐消瘦。

    后来还是老朱亲自劝慰,才慢慢好转恢复。

    朱允炆早已抢先一步,在老朱心中,留下了“至纯至孝”的深刻印象。

    而他这具身体的原身,无疑是大大落后了。

    不止如此。

    在朱允炆被立为储君之后,便入宫随老朱一起读书,始终跟随在老朱身边接受教育。

    实际上又是一种考验。

    朱允炆都顺利通过了,才得以继承大位。

    这样看起来,朱允炆至少有两個远超常人的能力。

    一是表演天赋一流,十分会装。

    二是忍耐心极好,能长期坚持。

    想到这里,朱允熥不禁有些心烦意乱起来。

    说到底,储君之争,看的并不是能力。

    或许能力是一方面,但绝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

    最终要看的,还是老朱的态度。

    仅仅通过展示能力,能提高自己在老朱心中的地位,但还远远不够。

    老朱对储君的考核是多方面,而不仅仅只考核能力。

    杨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处理好蓝玉,处理好武将勋贵与殿下之间的牵扯,只是殿下争夺储君之位的第一步。”

    “就是这一步,也还没有完成,赢得明日朝堂上的争斗,才能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

    “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今日敢前来王府要人,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背后有人指使,给他们撑腰。”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早就看透了,这是陛下对殿下的考验,而他们本身也是考验内的一环。”

    “只不过,他们最终还是猜错了陛下的心意,才碰到灰头土脸。”

    “陛下确实还想考验殿下,却不在这里。”

    “今日赐殿下宝刀,助殿下逼退了三法司。”

    “可授予殿下的权力过大,必然会在明日引起朝臣的激烈反弹。”

    “而这,就是陛下想要看到的。”

    “否则,陛下便不会如此做,只要将三法司喝退即可,没必要授予殿下大权。”

    “陛下授殿下大权,就是希望看到众臣群起而反对殿下。”

    “如何驾驭蓝玉,驾驭持功自傲的勋贵武将,又如何平息朝臣的不满。”

    “这两者皆顺利通过,才能做大明的储君,将来继承大位。”

    朱允熥想起,朱标在世的时候,还真就是文臣武将全部都支持他。

    朱标死了,昔日的支持者,便分裂成了两派。

    武将勋贵支持朱允熥,文臣则支持朱允炆。

    杨士奇接着道:“我知道殿下对那些文官很不满,他们对殿下也普遍抱有极深的敌意。”

    “但朝堂上的事,可不能仅凭个人喜好。”

    “尤其眼下,正是殿下争夺储君之位的关键时刻。”

    朱允熥笑着点头:“我心中有数,不会掺杂太多的个人喜恶。”

    “只要能拉拢的人,我都会尽量想方设法的拉拢。”

    “政治嘛,就是将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杨士奇微微一愣。

    反复咀嚼着朱允熥的话,只觉此言简明扼要,却直指本质,不由笑道:“殿下如此年龄,便有这般认识,倒是我多虑了。”

    朱允熥没有应声,端起茶杯喝茶。

    杨士奇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是至关紧要的,便是“孝”!”

    朱允熥手中茶杯放下,道:“还请先生指点!”

    他虽然知道朱允炆正是靠一个“孝”字,占尽先机。

    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姜阿山小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姜阿山小树并收藏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