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四面楚歌【感谢“珈零”的盟主】(2/9)
“咱们北边的弟兄全都降了!”
“城里没有粮草了!”
“咱们也降吧!”
“不能降,我们还有四千弟兄,你告诉我降?!”
“将军!陈将军只给我们三个时辰的时间考虑!你是无所谓,你是外地调来的营兵,就算城破了无非也就是死自己一个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我们都是当地的驻军,城里面有我们的妻儿老小,再抵抗下去,一旦城破之后,他们也要受到牵连!”
“少废话,让你守就给我守!”
“呲——”
“你、你!”
“将军,是你逼我的!”
都指挥使马国成一刀扎进对方的心窝,几名手下一拥而上,从后半将其砍成肉泥。
随后,马国成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刀:“开城门,降——”
“嗡隆——”
长亭府坚固的城门洞开。
大大小小的官员出城归降。
“陈将军!”
“还请手下留情!”
“我等都是当地的驻军,开城投降之后,不走鬼门峡谷,从此以后就是大盛朝的人!”
“……”
白马白袍,入驻长亭。
一路奔波,玄甲军也需要稍事休憩。
“第二十七府!”
夏琮在心中默默计数。
这一路走下来。
他和萧诤、游季可等人,眼睁睁看着所过之处,敌众尽皆望风而降,真的没有耗费一兵一卒,从年久失修的小县城,到坚不可摧的府城,统统全部归降。
他们头一次见识到,原来攻城掠地,可以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一袭白袍,一匹白马。
千军万马,尽数归降!
何等威风!
夏琮几人,都是从京城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算得上是天才,自幼也都饱读兵书,因此遇到战事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理解自家将军的所作所为有何意义。
之所以会听令。
一方面是因为过硬的素质,他们不同于腐朽的卫所兵,作为精锐,做到军令如山是第一要素,就算质疑也必须要严格执行命令。
另一方面,是陈将军四渡洪泽河的实在惊艳,他们耐着性子,想要看看最后会怎么样。
结果……
便是如此!
夏琮几人无一不是心服口服,恨不得跟着归降的敌军一样五体投体。
只不过,即便他们一直跟在将军身边,也做不到完全理解其中的法门。
相对而言。
路书华几人亲身体会过四渡洪泽河的震撼,情绪上的波动相对而言要小很多,但他们不是不震惊,只是震惊到有些麻木罢了。
“降的是不是太快了?”
谢思述骑马追上来:“大人,很多地方都没有留多少看管降卒,会不会根基不稳?”
“快么?”
陈三石反问。
一点都不快。
这才是正常的!
首先,不是所有的兵卒,都跟他手下鄱阳的弟兄一样有【陷阵死志】,绝大多数人守城只不过是因为无路可退,这就叫做守城的宁死不屈之势。
可当大盛释放降卒招摇过市之后,这股守城之势立马就破掉大半。
紧接着,就是每到一处开仓放粮,得到百姓的拥护,在百姓不帮忙的情况下,守城的难度就会倍增,更别说有些地方因为打仗,征粮食实在太多,百姓饿肚子,一听到大盛官兵要来,直接就造反。
最后。
很多城池里不光有外地的营兵,也有很多当地的驻军,这两者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对于外地兵来说,就算打输也不用承担任何后果,甚至可以放下兵器回家过节,就跟没来过一样。
对于当地驻军来说,就算开城,他们的家眷也会安然无恙。
输赢都一样,为什么要拼命?
有时候两者发生矛盾,另一方就会制造内乱。
种种相加之下,根本就没有不投降的理由。
至于谢思述担忧的,招降的太快会不会导致不稳,就更加是杞人忧天。
主动归降和陷入包围被迫投降是两个概念。
开城之后。
城里的守军是可以自行离开。
这些阵卒人微言轻,再加上人数太多,就算逃回庆国境内也是法不责众,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但是下令打开城门的将领呢?
他们真的,敢回去吗?
回去以后,庆国还敢再用他们吗?
既然回去没有前途,搞不好战后还要遭到清算,将领们真的会回去吗?
不会!
不仅不会,他们后面还要尽可能的反过来帮大盛镇守城池!
很简单的道理,降一次或许可以是无奈之举,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里没有粮草了!”
“咱们也降吧!”
“不能降,我们还有四千弟兄,你告诉我降?!”
“将军!陈将军只给我们三个时辰的时间考虑!你是无所谓,你是外地调来的营兵,就算城破了无非也就是死自己一个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我们都是当地的驻军,城里面有我们的妻儿老小,再抵抗下去,一旦城破之后,他们也要受到牵连!”
“少废话,让你守就给我守!”
“呲——”
“你、你!”
“将军,是你逼我的!”
都指挥使马国成一刀扎进对方的心窝,几名手下一拥而上,从后半将其砍成肉泥。
随后,马国成高高举起手中的长刀:“开城门,降——”
“嗡隆——”
长亭府坚固的城门洞开。
大大小小的官员出城归降。
“陈将军!”
“还请手下留情!”
“我等都是当地的驻军,开城投降之后,不走鬼门峡谷,从此以后就是大盛朝的人!”
“……”
白马白袍,入驻长亭。
一路奔波,玄甲军也需要稍事休憩。
“第二十七府!”
夏琮在心中默默计数。
这一路走下来。
他和萧诤、游季可等人,眼睁睁看着所过之处,敌众尽皆望风而降,真的没有耗费一兵一卒,从年久失修的小县城,到坚不可摧的府城,统统全部归降。
他们头一次见识到,原来攻城掠地,可以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一袭白袍,一匹白马。
千军万马,尽数归降!
何等威风!
夏琮几人,都是从京城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算得上是天才,自幼也都饱读兵书,因此遇到战事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理解自家将军的所作所为有何意义。
之所以会听令。
一方面是因为过硬的素质,他们不同于腐朽的卫所兵,作为精锐,做到军令如山是第一要素,就算质疑也必须要严格执行命令。
另一方面,是陈将军四渡洪泽河的实在惊艳,他们耐着性子,想要看看最后会怎么样。
结果……
便是如此!
夏琮几人无一不是心服口服,恨不得跟着归降的敌军一样五体投体。
只不过,即便他们一直跟在将军身边,也做不到完全理解其中的法门。
相对而言。
路书华几人亲身体会过四渡洪泽河的震撼,情绪上的波动相对而言要小很多,但他们不是不震惊,只是震惊到有些麻木罢了。
“降的是不是太快了?”
谢思述骑马追上来:“大人,很多地方都没有留多少看管降卒,会不会根基不稳?”
“快么?”
陈三石反问。
一点都不快。
这才是正常的!
首先,不是所有的兵卒,都跟他手下鄱阳的弟兄一样有【陷阵死志】,绝大多数人守城只不过是因为无路可退,这就叫做守城的宁死不屈之势。
可当大盛释放降卒招摇过市之后,这股守城之势立马就破掉大半。
紧接着,就是每到一处开仓放粮,得到百姓的拥护,在百姓不帮忙的情况下,守城的难度就会倍增,更别说有些地方因为打仗,征粮食实在太多,百姓饿肚子,一听到大盛官兵要来,直接就造反。
最后。
很多城池里不光有外地的营兵,也有很多当地的驻军,这两者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对于外地兵来说,就算打输也不用承担任何后果,甚至可以放下兵器回家过节,就跟没来过一样。
对于当地驻军来说,就算开城,他们的家眷也会安然无恙。
输赢都一样,为什么要拼命?
有时候两者发生矛盾,另一方就会制造内乱。
种种相加之下,根本就没有不投降的理由。
至于谢思述担忧的,招降的太快会不会导致不稳,就更加是杞人忧天。
主动归降和陷入包围被迫投降是两个概念。
开城之后。
城里的守军是可以自行离开。
这些阵卒人微言轻,再加上人数太多,就算逃回庆国境内也是法不责众,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但是下令打开城门的将领呢?
他们真的,敢回去吗?
回去以后,庆国还敢再用他们吗?
既然回去没有前途,搞不好战后还要遭到清算,将领们真的会回去吗?
不会!
不仅不会,他们后面还要尽可能的反过来帮大盛镇守城池!
很简单的道理,降一次或许可以是无奈之举,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