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脚踏式石碓(1/1)
自那日大米成为部落的核心食物以来,每日研磨稻谷的工作变得尤为繁重。那诱人的谷粒固然是美味,然而日复一日地舂出数十斤并非易事,需两名壮汉合力,手握石杵,不断击打,劳累不堪。
黄昏与黎明之间,部落里总有一群人投身于舂米的辛劳中,即便如此,也要耗费近两个时辰才能完成。每次研磨完毕,每个人都疲惫至极,久而久之,对大米的热情逐渐减退。
舂米的重任在部落中轮流承担,几乎每位成员都会参与。每当亲手舂米的次日,他们会在抱怨声中狼吞虎咽,毕竟相比猎物的即时享用,大米的处理过程显得过于繁琐。
要使大米成为部落的主食,研磨环节不可避免,虽不复杂,却极其耗时。不过,借助一些简易工具,仍能减轻不少负担。
除了传统的手持石杵,还能创造脚踏式的研磨锤,比起双手,双脚的力量显然更为充足。如果配合得当,一次踏动甚至可同时处理多个,大大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更省力的水碓也是理想选择,那是历史中最巧妙的机械之一,仅需一人操作,便能节省大量人力。然而,水碓的制作非易事,光是一个环形水轮就足以让公输忙碌许久,更别提那些复杂的杠杆构造了。
尽管渴望尽早启用这种省力的神器,考虑到部落的实际条件和即将到来的寒冬,苏晓决定先制作简易的脚踏式。若在河水结冰的冬季前投入大量精力制作,却无法使用,损失将不可估量。
权衡之下,脚踏式无疑是当前最适合部落的选择。虽然制造上存在挑战,但以部落现有技术并非全然无法实现,只是选取更为适宜的方案罢了。
而制作简单的脚踏式则轻松许多,现成的石碓正好能与其完美对接,只需给原木锤加装一根杠杆结构即可。
原本单一的木槌上加装横木,鉴于持续的捶打动作,单纯用绳捆绑显然不足,无论绑得多紧,长期振动也会松脱。因此,最稳固的榫卯结构无疑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神秘的部落中,榫卯工艺的物品颇为罕见,最常见的仅是陶窑旁坚韧的风箱,因其全天候运作,故而对结构坚固性需求极大。苏晓自一开始就运用简单的榫卯技巧,成效显着。
公输则在此基础上不断革新,现今的风箱操作更为流畅,稳固无晃动,唯有木耙的组装仍依赖木楔。这次,他面临新的挑战,要改造石碓——那中间的杠杆尤为棘手,不断起落的动作对结构强度要求苛刻,其原理近似于未来世界中的平衡木。
公输选取了部落周边最坚硬的树木,但坚硬的木材加工成所需形态异常艰难,即使以柴刀砍削,效率也微乎其微。苏晓尝试许久,终于放弃用柴刀,转向石头研磨,以减缓工具磨损。
柴刀在这种硬工之中损耗巨大,几番使用便卷刃,令苏晓心疼不已。既然无法用柴刀砍动,不如用石头慢慢打磨,至少不必担心工具的磨损问题了。
若使用新鲜木材,或许不会如此艰难,但为了确保木架结构稳定,并能在第一时间投入运作,他们选择了部落储备的干木,其坚硬程度几乎难以置信。
然而,以石头耐心打磨,效果也逐渐显现。需钻孔的部分,则以火烤出孔洞,虽然外观粗糙,但功能并未受到影响。
一个简单的脚踏驱动装置,苏晓与公输耗费两天光阴方能完成。因山洞空间有限,只能在外建造,尤其是在那两个需要深埋地下的支柱,部落内可供挖掘之地寥寥。唯一的开阔地便是用于储粮的地窖所在。
而这石碓占地不小,部落计划一次建造六座,未来可能更多,于是决定直接建于户外更为实际。此时气候尚热,只需搭建避风挡雨的简易棚,后期再以土砖砌墙,寒冬降雪也无需担忧。
将石碓嵌入浅坑,调整间距,将两柱深埋,简易的脚踏石碓便安装完毕。因后续还需建造,苏晓匆匆搭建了一个小棚,虽简陋,遮阳避雨倒是足够,除非暴雨,否则无大碍。
黄昏与黎明之间,部落里总有一群人投身于舂米的辛劳中,即便如此,也要耗费近两个时辰才能完成。每次研磨完毕,每个人都疲惫至极,久而久之,对大米的热情逐渐减退。
舂米的重任在部落中轮流承担,几乎每位成员都会参与。每当亲手舂米的次日,他们会在抱怨声中狼吞虎咽,毕竟相比猎物的即时享用,大米的处理过程显得过于繁琐。
要使大米成为部落的主食,研磨环节不可避免,虽不复杂,却极其耗时。不过,借助一些简易工具,仍能减轻不少负担。
除了传统的手持石杵,还能创造脚踏式的研磨锤,比起双手,双脚的力量显然更为充足。如果配合得当,一次踏动甚至可同时处理多个,大大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更省力的水碓也是理想选择,那是历史中最巧妙的机械之一,仅需一人操作,便能节省大量人力。然而,水碓的制作非易事,光是一个环形水轮就足以让公输忙碌许久,更别提那些复杂的杠杆构造了。
尽管渴望尽早启用这种省力的神器,考虑到部落的实际条件和即将到来的寒冬,苏晓决定先制作简易的脚踏式。若在河水结冰的冬季前投入大量精力制作,却无法使用,损失将不可估量。
权衡之下,脚踏式无疑是当前最适合部落的选择。虽然制造上存在挑战,但以部落现有技术并非全然无法实现,只是选取更为适宜的方案罢了。
而制作简单的脚踏式则轻松许多,现成的石碓正好能与其完美对接,只需给原木锤加装一根杠杆结构即可。
原本单一的木槌上加装横木,鉴于持续的捶打动作,单纯用绳捆绑显然不足,无论绑得多紧,长期振动也会松脱。因此,最稳固的榫卯结构无疑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神秘的部落中,榫卯工艺的物品颇为罕见,最常见的仅是陶窑旁坚韧的风箱,因其全天候运作,故而对结构坚固性需求极大。苏晓自一开始就运用简单的榫卯技巧,成效显着。
公输则在此基础上不断革新,现今的风箱操作更为流畅,稳固无晃动,唯有木耙的组装仍依赖木楔。这次,他面临新的挑战,要改造石碓——那中间的杠杆尤为棘手,不断起落的动作对结构强度要求苛刻,其原理近似于未来世界中的平衡木。
公输选取了部落周边最坚硬的树木,但坚硬的木材加工成所需形态异常艰难,即使以柴刀砍削,效率也微乎其微。苏晓尝试许久,终于放弃用柴刀,转向石头研磨,以减缓工具磨损。
柴刀在这种硬工之中损耗巨大,几番使用便卷刃,令苏晓心疼不已。既然无法用柴刀砍动,不如用石头慢慢打磨,至少不必担心工具的磨损问题了。
若使用新鲜木材,或许不会如此艰难,但为了确保木架结构稳定,并能在第一时间投入运作,他们选择了部落储备的干木,其坚硬程度几乎难以置信。
然而,以石头耐心打磨,效果也逐渐显现。需钻孔的部分,则以火烤出孔洞,虽然外观粗糙,但功能并未受到影响。
一个简单的脚踏驱动装置,苏晓与公输耗费两天光阴方能完成。因山洞空间有限,只能在外建造,尤其是在那两个需要深埋地下的支柱,部落内可供挖掘之地寥寥。唯一的开阔地便是用于储粮的地窖所在。
而这石碓占地不小,部落计划一次建造六座,未来可能更多,于是决定直接建于户外更为实际。此时气候尚热,只需搭建避风挡雨的简易棚,后期再以土砖砌墙,寒冬降雪也无需担忧。
将石碓嵌入浅坑,调整间距,将两柱深埋,简易的脚踏石碓便安装完毕。因后续还需建造,苏晓匆匆搭建了一个小棚,虽简陋,遮阳避雨倒是足够,除非暴雨,否则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