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残破圆明园·咸丰帝驾崩(1/5)
【若以当时和今日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为标准《天津条约》里这些不平等条约损害中国利益最为严重者,即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降低关税和船钞、战争赔款等内容。】
【损害中国利益较小者,是增开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到内地等内容。】
【最轻的公使驻京,就是外国大使要进京换约(修约)及建立使馆驻在北京。】
【但在咸丰心目中,情况却正好颠倒过来。】
【只因为英法为避免当年的“跪拜礼”问题重现,特在《天津条约》中注明:外使可行西礼。】
【也就是说,洋人见咸丰不会三跪九叩。】
……
{服了,怎么还纠结于天朝上国的那一套虚妄礼节?他爸不就因为此事挨过揍吗,他怎么如此不长记性?}
{当时的西方人认为,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是一种污辱,表示着臣服性的宗藩关系,因而坚持用西方使节见君主的三鞠躬礼。}
{而三跪九叩是藩使见宗主的礼仪,但又不是藩使见宗主的专用礼仪。}
{它是清朝唯一的正式朝礼,不用此礼,就是对中国皇帝轻慢。}
{这种礼仪之争在今天很容易被看作一个小问题,但在当时的“天朝”是非常之事,是牵涉到大是大非的政治性原则问题。}
……
大清·咸丰时期
“化外蛮夷!”
咸丰当然知道西方臣子见君主也不过三鞠躬而已。
但这只是没有教化不知尊卑犯上作乱的夷俗!
“让朕面对一个鞠了三个躬便站着说话的夷使?”
“这不仅仅是对朕个人的亵渎!而且是对大清朝的污辱!”
“若让此等事情发生,朕又何颜以对列祖列宗!”
他拍着自己的胸口,咳嗽两声,又气急道:
“若让此等事情录于史书,岂不遗臭万年?”
“就是让那些饱读经书的臣子们见到此光景,朕今后还有什么威信?!”
“咳咳!咳咳!”
咸丰气的急了,咳嗽不停。
……
大清·光绪时期
慈禧眼中眸光不定。
乾清宫内也是晦涩不明
“中国的皇帝决不能面对一个不肯跪拜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那是对礼的破坏。”
“礼崩乐坏是王朝灭亡的征兆。”
光绪忍着心中怒火,言语中带着软钉子道:
“据这种思路想下去,我们还会发现,天朝上国的对外体制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外封闭,只有关起门来才可以大胆地自吹自擂。”
“可通商口岸的增加早已对封闭产生破坏了。”
慈禧怎么会听不出光绪的不满,她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笑道:
“皇帝知道祖宗基业是怎么来的吧?”
光绪的脸色有些僵硬了。
慈禧也冷下脸道:
“外人到内地游历,华夷混杂,不易控制。”
“你认为那些种种叛逆思想的传播开来,对爱新觉罗家就好吗?!”
“里通外国、合谋图反的事历史上出的还少吗?!”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安排的那些事?”
光绪心中惊慌,脸上僵着神色不声不语。
慈禧冷哼一声,拉长声调。
“咸丰皇帝可不是被个人情感所左右,他考虑的才是大清利益。”
“礼不可废!”
……
【洋人的态度让当自己是“天下共主”的咸丰相当不爽。】
【要说为何道光吃过的亏他还不长记性。】
【一是自古以来的观念不好调整,二是咸丰也有点被惯坏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的十年里,几个小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像朝鲜几乎年年来,越南和泰国隔三岔五来一次。】
【这些小国对大清的敬畏感给了咸丰信心,所以咸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万国来朝的皇者尊严”受损。】
【于是咸丰派人告诉联军:换约没问题,但你们必须得按藩属国朝贡的仪式入京!】
【不过战败者哪有发言权,联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咸丰的要求:我们不会接受任何贬低使节身份的接见仪式,为保证这一点,我们要派军队随行保护。】
……
大秦。
嬴政开始思考一件事情。
“你说咸丰的想法对吗?”
刘邦摸着胡须看着天,不说话。
嬴政等半天没回应,扭头一看。
行,老泥鳅装傻充愣有一手。
“刘邦……”
刘邦立刻低头道:
“若按自古以来的话。想法是没错。”
“既然天子为天下共主,那么英、法等国的地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损害中国利益较小者,是增开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到内地等内容。】
【最轻的公使驻京,就是外国大使要进京换约(修约)及建立使馆驻在北京。】
【但在咸丰心目中,情况却正好颠倒过来。】
【只因为英法为避免当年的“跪拜礼”问题重现,特在《天津条约》中注明:外使可行西礼。】
【也就是说,洋人见咸丰不会三跪九叩。】
……
{服了,怎么还纠结于天朝上国的那一套虚妄礼节?他爸不就因为此事挨过揍吗,他怎么如此不长记性?}
{当时的西方人认为,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是一种污辱,表示着臣服性的宗藩关系,因而坚持用西方使节见君主的三鞠躬礼。}
{而三跪九叩是藩使见宗主的礼仪,但又不是藩使见宗主的专用礼仪。}
{它是清朝唯一的正式朝礼,不用此礼,就是对中国皇帝轻慢。}
{这种礼仪之争在今天很容易被看作一个小问题,但在当时的“天朝”是非常之事,是牵涉到大是大非的政治性原则问题。}
……
大清·咸丰时期
“化外蛮夷!”
咸丰当然知道西方臣子见君主也不过三鞠躬而已。
但这只是没有教化不知尊卑犯上作乱的夷俗!
“让朕面对一个鞠了三个躬便站着说话的夷使?”
“这不仅仅是对朕个人的亵渎!而且是对大清朝的污辱!”
“若让此等事情发生,朕又何颜以对列祖列宗!”
他拍着自己的胸口,咳嗽两声,又气急道:
“若让此等事情录于史书,岂不遗臭万年?”
“就是让那些饱读经书的臣子们见到此光景,朕今后还有什么威信?!”
“咳咳!咳咳!”
咸丰气的急了,咳嗽不停。
……
大清·光绪时期
慈禧眼中眸光不定。
乾清宫内也是晦涩不明
“中国的皇帝决不能面对一个不肯跪拜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那是对礼的破坏。”
“礼崩乐坏是王朝灭亡的征兆。”
光绪忍着心中怒火,言语中带着软钉子道:
“据这种思路想下去,我们还会发现,天朝上国的对外体制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外封闭,只有关起门来才可以大胆地自吹自擂。”
“可通商口岸的增加早已对封闭产生破坏了。”
慈禧怎么会听不出光绪的不满,她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笑道:
“皇帝知道祖宗基业是怎么来的吧?”
光绪的脸色有些僵硬了。
慈禧也冷下脸道:
“外人到内地游历,华夷混杂,不易控制。”
“你认为那些种种叛逆思想的传播开来,对爱新觉罗家就好吗?!”
“里通外国、合谋图反的事历史上出的还少吗?!”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安排的那些事?”
光绪心中惊慌,脸上僵着神色不声不语。
慈禧冷哼一声,拉长声调。
“咸丰皇帝可不是被个人情感所左右,他考虑的才是大清利益。”
“礼不可废!”
……
【洋人的态度让当自己是“天下共主”的咸丰相当不爽。】
【要说为何道光吃过的亏他还不长记性。】
【一是自古以来的观念不好调整,二是咸丰也有点被惯坏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的十年里,几个小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像朝鲜几乎年年来,越南和泰国隔三岔五来一次。】
【这些小国对大清的敬畏感给了咸丰信心,所以咸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万国来朝的皇者尊严”受损。】
【于是咸丰派人告诉联军:换约没问题,但你们必须得按藩属国朝贡的仪式入京!】
【不过战败者哪有发言权,联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咸丰的要求:我们不会接受任何贬低使节身份的接见仪式,为保证这一点,我们要派军队随行保护。】
……
大秦。
嬴政开始思考一件事情。
“你说咸丰的想法对吗?”
刘邦摸着胡须看着天,不说话。
嬴政等半天没回应,扭头一看。
行,老泥鳅装傻充愣有一手。
“刘邦……”
刘邦立刻低头道:
“若按自古以来的话。想法是没错。”
“既然天子为天下共主,那么英、法等国的地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