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第二次鸦片战争(2/4)
标偏过头,肩膀松动着。
朱元璋直接涨红了脸。
“咱……咱那是为了大明!”
马皇后看着他那磕磕绊绊的模样,笑着道:
“那你可要好好重塑一下大明制度了。”
“不然,大明还得亡。”
……
【咸丰五年(1855),美国任命传教士伯驾为驻华公使,给伯驾的任务是要他从清朝取得公使驻京、无限制扩大贸易以及取消对个人自由的任何限制三项主要权利。】
【伯驾知道,《望厦条约》只规定了十二年后作细小的修改,但他认为:“为了达到各国政府的最大利益,不仅细小的修改,而且激烈的变更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必须采取强硬手段”。】
【他在来华前,遍访了伦敦和巴黎外交部,取得一致意见。】
【咸丰五年(1855年8月)伯驾希望北上渤海湾,逼迫清廷举行修约谈判。英国驻华公使包令说:“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
【而因为各国军舰尚未调到远东来,没有军力支持,这次北上行动未能成行。】
【咸丰六年(1856),中美《望厦条约》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英、法也乘机提出同样的要求,再次遭到清政府拒绝。】
【这样,发动一场新的对华战争便提上日程。】
……
大唐。
李世民微微坐直身体,脸色凝重。
“朕不明白。”
关中口音带着厚重的不解之意。
“这么明显的,打算用战争手段达到逼迫清朝同意修约的目的。”
“满朝上下没一个人看得出来吗?”
“战争已经逼近中国头上了,清朝还浑然不觉?!”
房玄龄等人对视一眼。
身处迷雾之中,的确很难看出来。
毕竟不是哪个皇帝都像您那么能打的。
“这地方上下就算是有明眼人,恐怕也……”
杜如晦的未尽之意众人听得明白。
就看清朝这官场上下完全是只顾得今日欢,哪管他明日死的风格。
再加有天朝上国的自傲……
“这一战若不赢……”
就废了。
而清朝能赢吗?
众人回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系列举动,心下有数了。
包输的。
……
【咸丰六年(1856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国战败。】
【这时候,英、法、俄等国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各国军舰都可以移师中国了。】
【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厮杀的对手,在中国成为合作的伙伴。】
【利用战争手段已经决定,侵略者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正在这时候,马神甫事件发生了。尽管这是一个突发的个别事件,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个好借口,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借口还不太有力。不久,“亚罗”号事件也发生了。】
【咸丰七年(1857年2月),英国首相巴麦尊极力主张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上院一议员提出议案,谴责英国在华官员的擅用武力,结果以110∶146票被否决。】
【而此时,下院一议员又提出了类似的议案,以263∶247票获得通过。】
【巴麦尊立即解散下院,重新大选,结果巴麦尊一派在大选中获胜。】
【咸丰七年二月二十五(1857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派额尔金伯爵为高级专使,准备对华正式用兵。并与法国、美国频频联络,筹划联合行动。】
……
{你牛,一刀切,解决有问题的人,问题便不复存在。现在有多少还是这么办事。}
{英国下议院,当时还是有有识之士的,不过下议院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却反被首相解散,可见民主在资本利益面前不堪一击,西式民主的虚伪和荒唐早已有之。}
{此外,所谓下院代表庶民,原为误解,而现今不列颠议院之中真正代表庶民利益且有良知的议员恐怕更是难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发生,就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得到满足。}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然从中国取得许多特权,但还想要获取更多的特权。}
{英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要强迫清政府把鸦片贸易合法化,以保障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经济利益——鸦片贸易。}
{谋求在华的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是它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所以说,这个根本利益拿不到手,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是要爆发的。}
……
大清·雍正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直接涨红了脸。
“咱……咱那是为了大明!”
马皇后看着他那磕磕绊绊的模样,笑着道:
“那你可要好好重塑一下大明制度了。”
“不然,大明还得亡。”
……
【咸丰五年(1855),美国任命传教士伯驾为驻华公使,给伯驾的任务是要他从清朝取得公使驻京、无限制扩大贸易以及取消对个人自由的任何限制三项主要权利。】
【伯驾知道,《望厦条约》只规定了十二年后作细小的修改,但他认为:“为了达到各国政府的最大利益,不仅细小的修改,而且激烈的变更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必须采取强硬手段”。】
【他在来华前,遍访了伦敦和巴黎外交部,取得一致意见。】
【咸丰五年(1855年8月)伯驾希望北上渤海湾,逼迫清廷举行修约谈判。英国驻华公使包令说:“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
【而因为各国军舰尚未调到远东来,没有军力支持,这次北上行动未能成行。】
【咸丰六年(1856),中美《望厦条约》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英、法也乘机提出同样的要求,再次遭到清政府拒绝。】
【这样,发动一场新的对华战争便提上日程。】
……
大唐。
李世民微微坐直身体,脸色凝重。
“朕不明白。”
关中口音带着厚重的不解之意。
“这么明显的,打算用战争手段达到逼迫清朝同意修约的目的。”
“满朝上下没一个人看得出来吗?”
“战争已经逼近中国头上了,清朝还浑然不觉?!”
房玄龄等人对视一眼。
身处迷雾之中,的确很难看出来。
毕竟不是哪个皇帝都像您那么能打的。
“这地方上下就算是有明眼人,恐怕也……”
杜如晦的未尽之意众人听得明白。
就看清朝这官场上下完全是只顾得今日欢,哪管他明日死的风格。
再加有天朝上国的自傲……
“这一战若不赢……”
就废了。
而清朝能赢吗?
众人回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系列举动,心下有数了。
包输的。
……
【咸丰六年(1856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国战败。】
【这时候,英、法、俄等国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各国军舰都可以移师中国了。】
【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厮杀的对手,在中国成为合作的伙伴。】
【利用战争手段已经决定,侵略者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正在这时候,马神甫事件发生了。尽管这是一个突发的个别事件,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个好借口,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借口还不太有力。不久,“亚罗”号事件也发生了。】
【咸丰七年(1857年2月),英国首相巴麦尊极力主张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上院一议员提出议案,谴责英国在华官员的擅用武力,结果以110∶146票被否决。】
【而此时,下院一议员又提出了类似的议案,以263∶247票获得通过。】
【巴麦尊立即解散下院,重新大选,结果巴麦尊一派在大选中获胜。】
【咸丰七年二月二十五(1857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派额尔金伯爵为高级专使,准备对华正式用兵。并与法国、美国频频联络,筹划联合行动。】
……
{你牛,一刀切,解决有问题的人,问题便不复存在。现在有多少还是这么办事。}
{英国下议院,当时还是有有识之士的,不过下议院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却反被首相解散,可见民主在资本利益面前不堪一击,西式民主的虚伪和荒唐早已有之。}
{此外,所谓下院代表庶民,原为误解,而现今不列颠议院之中真正代表庶民利益且有良知的议员恐怕更是难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发生,就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得到满足。}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然从中国取得许多特权,但还想要获取更多的特权。}
{英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要强迫清政府把鸦片贸易合法化,以保障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经济利益——鸦片贸易。}
{谋求在华的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是它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所以说,这个根本利益拿不到手,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是要爆发的。}
……
大清·雍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