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整理着孩子们的衣服,心中清楚现在的承乾,他的实力还很薄弱。

    长安城的金光门外,这里是长安城的西城门,走入城内便可以见到居德坊与群贤坊。

    上官仪脚步匆匆而来,见到人笑着问道:“可是李义府当面。”

    李义府行礼道:“在下门下省典仪李义府。”

    见到人了,上官仪长出一口气,他递上一卷信,道:“这是太子殿下让下官交给你的。”

    李义府先是古怪地看了这个人一眼,伸手谨慎地拿过竹筒,还未打开只是放入怀中。

    上官仪笑道:“听闻义府兄弟与世家子弟有仇怨?”

    李义府不屑一笑,道:“他们都是贱人。”

    上官仪也是朗声一笑,连连作揖之后,快步走入长安城门。

    长安城内,李大亮站在朱雀门外,此刻甲胄被嗮得滚烫,汗水早已浸湿了衣衫。

    房玄龄从朱雀门走出来,递给他文书道:“这是调兵的文书,带领军卫一千兵马前往河西走廊。”李大亮抱拳,大声道:“喏,末将领命。”

    房玄龄走近低声又道:“大将军只是护送,事情由李义府办,陛下的意思是李义府是太子挑选的,以免太子殿下会看错人,李义府行事还望大将军多多照看,如有必要捉拿回长安,或者不用带来了。”

    闻言,李大亮正色道:“末将明白。”

    房玄龄稍稍颔首,“有劳了。”

    “军令不敢延误,这就调兵动手。”

    房玄龄也是抱拳行礼。

    金光门外,李义府蹲在城边门的阴凉处,也在等着兵马一同去河西走廊,他吃了一张饼喝了一些水,此番多半要长途跋涉,一定要吃饱才行,说不定还要奔袭千里,一路上可不会因自己一个人停下来。

    忽有一队官兵从城门出来,李大亮朗声道:“李义府何在!”

    闻言,他眼神一亮,当即走上前。

    兵马刚出来让李义府捂着口鼻连连咳嗽,又招手道:“大将军,下官在这里。”

    李大亮看了看四下,终于见到头发都已被卷起的尘土飘黄的李义府,“军令不得延误,即刻动身。”

    李义府背着行囊连连作揖。

    先是打量四下,李大亮朗声道:“来人呐,给这个人牵马来。”

    言语中,李大亮还是很瞧不上李义府的,虽说是受人之托要举荐过他,但先前毕竟是素不相识的。

    尤其是听了房相的叮嘱,更不愿意和他走得太近。

    见李义府翻身上了一匹战马,李大亮这才驾着马离开城门。

    李义府坐在马背上,动作还显得笨拙,他抓着马儿的缰绳落在这队官兵的最后方,目光朝前看大将军英武的身姿已淹没在了尘土中。

    队伍先去了领军卫一趟,李义府就已好不狼狈,也不知是太阳嗮的,还是沾了尘土,现在整张脸蜡黄的。

    等李大亮调了一千兵马,李义府才跟着这群将领们,向着河西走廊而去。

    走的时候,李义府心中还是很忐忑的,因为太子殿下没有交代太多的话语,只是简单两句话,便让自己这个门下省典仪奔赴河西走廊,真要说有什么交代,可能是临走前得到的这封信。

    长安,中书省内,在这里安排朝中事宜的官吏寥寥无几。

    李承乾将一些文书都收拾起来,打算拿去东宫看,在东宫后殿还比这里凉快一些。

    这里的其他官吏也没什么兴致,大家被闷热的长安搅得萎靡不振。

    长孙无忌问道:“房相下了朝就去见陛下了?”

    岑文本回道:“是的。”

    长孙无忌又看了眼正在收拾的太子,再问道:“见了陛下之后就回去了?”

    “回赵国公,房相还见了李大亮将军,像是有什么话要交代。”

    听着舅舅与岑文本的讲述,李承乾将文书用绳子捆成了一叠,而后再收拾一番这里的桌椅。

    不多时,就有三个太监快步而来,其中一个太监捧着一个黑色的坛子,他笑道:“陛下请诸位喝冰镇酸梅汤。”

    岑文本道:“太好了,正想喝一口酸梅汤。”

    太监将酸梅汤一碗碗盛出来,于志宁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低头继续忙着。

    褚遂良喝了一口酸梅汤,畅快地长出一口气,道:“真是痛快。”

    坛子里放了不少冰块,还冒着丝丝凉气。

    李承乾尝了一口气,觉得很酸。

    等太监将坛子留在中书省,李承乾这才上前看着坛子里所剩不多的酸梅汤,用勺子将这些就要化开的冰捣碎,就成了酸梅冰沙。

    再将冰沙分给中书省几人,李承乾吃下一口冰沙,道:“果然夏天还是要吃冰沙更爽。”

    于志宁慢条斯理嚼着冰沙,道:“殿下,五万贯银钱都已随着大军送出去了。”

    “有劳于侍郎了,天气酷热就先回去吧。”

    于志宁将碗中的冰沙吃完,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张九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九文并收藏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