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这么抠门,也配诱你投靠?视我为牛马,还想让我当炮灰?天真!(1/2)
萧方的意思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你荀攸不是想诈降么,我就将计就计。
先以郭淮起事,放我大军入城,一举拿下晋阳。
尔后以重兵于北门外设伏,坐等你五万大军,前来自投罗网。
五万秦军全歼,晋阳攻破,并州全境为大汉收复。
这场攻取并州之战,以全胜完美收官!
“啪!”
刘备拍案而起,欣然道:
“好,就依丞相之计行事。”
“你回去告诉郭伯济,叫他依计行事,他便为朕收复晋阳首功之臣!”
黑衣心腹大喜,忙是跪领圣旨。
于是刘备便亲自修书一封,对郭淮归降予以赞许安抚,令黑衣心腹即刻回城复命。
接下刘备连下号令,调动各营兵马,为全歼曹仁所部做好准备。
…
晋阳,州治内。
荀攸也拿到了刘备的亲笔回信,并献给了曹仁。
此刻曹仁正翻看着刘备那封手书,脸上的兴奋越来越浓重。
书信中,刘备对荀攸的来降,表明了欣慰之意,并以九卿之位虚位以待。
刘备还承诺,对荀氏一族会向对待其他士家大族那般,皆是一视同仁,不会打压冷待。
只要你荀氏一族子弟,参加科考能榜者,一概任用为官,为大汉效力。
“荀氏一族乃天下头等望族,在我大秦乃上品士家,人人皆可为官。”
“这样的上品大族,在他伪汉国里,却还得参加什么科考,还得中榜才能为官!”
“大耳贼也真是可笑,以为用这样寒酸的画饼,就想诱使公达你投靠于他,当真是可笑之极!”
曹仁兴奋的表情间,又掺杂讽刺冷笑,口中是一通冷嘲热讽的鄙夷评价。
荀攸嘴角亦是扬起一抹讽意。
曹仁这番讽刺,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汉国的科举之制,正是他不愿归汉的原因之一。
叔父荀彧反对的是曹操废汉称帝,却并不反对曹操的九品官人法。
荀彧眼中最理想的局面,乃是曹操在尊奉汉朝的同时,于天下推行九品官人法。
如此则天子成为了虚君,名义上乃天下共主,实则朝廷大权皆让渡给了士家。
天子为虚君,曹操为实权丞相,与士家分享权力,共治天下。
这便是荀彧设想中的理想世界,正好形成了三方平衡。
如此一来,则避免了再出现桓帝和灵帝那样的昏君,掀起党锢之祸,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可惜曹操不这么想,非要把汉天子那个虚君踢掉,自己来做皇帝,而且不做虚君,还要做一个有实权的实君。
如此一来,秦国便成了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只能实现两方平衡。
理想不同,所以荀彧死了。
但现今这个局面,荀攸及荀氏一族却是支持的。
毕竟九品官人制之下,荀氏这样的顶级大族分的蛋糕最多,身在秦国的几十名荀氏族人,从朝廷到地方,皆是位居高位。
可若是转投刘备,这样的优待特权就没有了。
想要做官,你只能参加科考,考上了才能出仕为官,考不上你就只能在家里蹲着。
荀攸自然有信心,哪怕不靠名气资历,光靠自己的能力,依旧能在新朝爬上高位。
三公可能是悬,九卿绝不在话下。
他也相信,荀氏一族中,有真才实学,能通过科考做官的优秀子弟,亦不在少数。
问题却在于,荀氏子弟那么多,并非人人都饱读诗书,虚有其表的水货同样不少。
他们大概率一辈子都不可能通过科考,也就意味着,此生与出仕为官无缘。
这些人怎么办?
相较于九品官人制的“残酷”,九品官人制之下的秦国,哪怕是荀氏子弟中的那些草包,却照样能靠着家族的门荫为官。
汉与秦相比,效忠于秦,明显对荀氏一族大多数人最为有利。
故而荀攸权衡之下,自然要拼尽全力捍卫秦国。
捍卫秦国,就是捍卫荀氏一族的利益。
曹仁当然明白这些利弊权衡,方才有了适才那般讽刺刘备的话。
“照目前看来,杨德祖这诈降之计,确实是成功了。”
“三日之后,刘备多半会将重兵云集于南门外,等着我夺门放他入城,北门围兵定然空虚。”
“骠骑将军,速速做好准备,由北门突围吧。”
听得荀攸的判断,曹仁哈哈一笑,当即便责令诸将,为突围事宜暗中做准备。
“骠骑将军,还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恐怕要有所部署。”
杨修却忽然开口。
曹仁忙问何事。
“三日之后,若是城中没有发动兵变,没人为汉军打开南门,刘备必然会心生警觉,修只怕他会即刻对南门发动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以郭淮起事,放我大军入城,一举拿下晋阳。
尔后以重兵于北门外设伏,坐等你五万大军,前来自投罗网。
五万秦军全歼,晋阳攻破,并州全境为大汉收复。
这场攻取并州之战,以全胜完美收官!
“啪!”
刘备拍案而起,欣然道:
“好,就依丞相之计行事。”
“你回去告诉郭伯济,叫他依计行事,他便为朕收复晋阳首功之臣!”
黑衣心腹大喜,忙是跪领圣旨。
于是刘备便亲自修书一封,对郭淮归降予以赞许安抚,令黑衣心腹即刻回城复命。
接下刘备连下号令,调动各营兵马,为全歼曹仁所部做好准备。
…
晋阳,州治内。
荀攸也拿到了刘备的亲笔回信,并献给了曹仁。
此刻曹仁正翻看着刘备那封手书,脸上的兴奋越来越浓重。
书信中,刘备对荀攸的来降,表明了欣慰之意,并以九卿之位虚位以待。
刘备还承诺,对荀氏一族会向对待其他士家大族那般,皆是一视同仁,不会打压冷待。
只要你荀氏一族子弟,参加科考能榜者,一概任用为官,为大汉效力。
“荀氏一族乃天下头等望族,在我大秦乃上品士家,人人皆可为官。”
“这样的上品大族,在他伪汉国里,却还得参加什么科考,还得中榜才能为官!”
“大耳贼也真是可笑,以为用这样寒酸的画饼,就想诱使公达你投靠于他,当真是可笑之极!”
曹仁兴奋的表情间,又掺杂讽刺冷笑,口中是一通冷嘲热讽的鄙夷评价。
荀攸嘴角亦是扬起一抹讽意。
曹仁这番讽刺,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汉国的科举之制,正是他不愿归汉的原因之一。
叔父荀彧反对的是曹操废汉称帝,却并不反对曹操的九品官人法。
荀彧眼中最理想的局面,乃是曹操在尊奉汉朝的同时,于天下推行九品官人法。
如此则天子成为了虚君,名义上乃天下共主,实则朝廷大权皆让渡给了士家。
天子为虚君,曹操为实权丞相,与士家分享权力,共治天下。
这便是荀彧设想中的理想世界,正好形成了三方平衡。
如此一来,则避免了再出现桓帝和灵帝那样的昏君,掀起党锢之祸,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可惜曹操不这么想,非要把汉天子那个虚君踢掉,自己来做皇帝,而且不做虚君,还要做一个有实权的实君。
如此一来,秦国便成了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只能实现两方平衡。
理想不同,所以荀彧死了。
但现今这个局面,荀攸及荀氏一族却是支持的。
毕竟九品官人制之下,荀氏这样的顶级大族分的蛋糕最多,身在秦国的几十名荀氏族人,从朝廷到地方,皆是位居高位。
可若是转投刘备,这样的优待特权就没有了。
想要做官,你只能参加科考,考上了才能出仕为官,考不上你就只能在家里蹲着。
荀攸自然有信心,哪怕不靠名气资历,光靠自己的能力,依旧能在新朝爬上高位。
三公可能是悬,九卿绝不在话下。
他也相信,荀氏一族中,有真才实学,能通过科考做官的优秀子弟,亦不在少数。
问题却在于,荀氏子弟那么多,并非人人都饱读诗书,虚有其表的水货同样不少。
他们大概率一辈子都不可能通过科考,也就意味着,此生与出仕为官无缘。
这些人怎么办?
相较于九品官人制的“残酷”,九品官人制之下的秦国,哪怕是荀氏子弟中的那些草包,却照样能靠着家族的门荫为官。
汉与秦相比,效忠于秦,明显对荀氏一族大多数人最为有利。
故而荀攸权衡之下,自然要拼尽全力捍卫秦国。
捍卫秦国,就是捍卫荀氏一族的利益。
曹仁当然明白这些利弊权衡,方才有了适才那般讽刺刘备的话。
“照目前看来,杨德祖这诈降之计,确实是成功了。”
“三日之后,刘备多半会将重兵云集于南门外,等着我夺门放他入城,北门围兵定然空虚。”
“骠骑将军,速速做好准备,由北门突围吧。”
听得荀攸的判断,曹仁哈哈一笑,当即便责令诸将,为突围事宜暗中做准备。
“骠骑将军,还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恐怕要有所部署。”
杨修却忽然开口。
曹仁忙问何事。
“三日之后,若是城中没有发动兵变,没人为汉军打开南门,刘备必然会心生警觉,修只怕他会即刻对南门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