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殿中,气氛顿时变得紧张的很,珠帘晃动之间,相互碰撞响起的细微声音,一下子变得无比明显。
众人都纷纷将目光望向刚刚开口的冯拯,眼中皆带着一丝责怪之意。
就连冯拯自己,此刻也有几分坐立不安。
他的确是想整死丁谓,但是,那是政治上的死亡,可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死啊!
当下,冯拯也只得连忙开口,道。
“太后明鉴,自太祖立国以来,向无擅诛宰执之例,丁谓大罪不容辩解,然陛下初登大位,急诛大臣,必骇天下之耳目。”
“何况,丁谓之罪,罪在职责有失,未奏山陵事耳,岂用诛之?”
大宋不杀士大夫的惯例现在还没有形成,但是,对于宰执大臣和言官的优待,却是早已有之。
这一点,朝堂上下都有共识。
就算是当初丁谓那般恨极了寇准,也没敢冒这个政治风险,杀了寇准。
不出意外的是,冯拯说完之后,紧接着王曾也开口,道。
“太后,官家明鉴,冯相公所言有理。”
“当初寇准一案,动荡社稷,太后尚且能宽恩御下,如今丁谓之事,未涉谋逆大罪,诛之恐令朝野上下骇然。”
应当说,这次丁谓的倒台,虽然雷允恭之事是主要原因。
但是,在此之前那份手书的封还,包括拖延邢中和奏札被带走的消息,冯拯和王曾在其中,都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的。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他们因势利导,间接导致了如今的这种状况。
可如今,面对着太后的怒火,即便是作为丁谓的敌对方,他们却不得不主动替丁谓说起了好话。
冯拯和王曾这样的立场都转变了话风,那么,其他人也就少了几分顾及。
当下,一旁的任中正犹豫了一下,道。
“太后,官家,丁谓虽有罪,但多年为国辛劳,也曾立下不少功绩,请如律议功。”
不过,他这话一出,王曾顿时不乐意了,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丁谓之罪,虽不涉谋逆,但山陵事重,丁谓如此作为,实乃不忠,得罪宗庙,尚有何可议之处?”
显然,王曾虽然为了不破坏规矩,勉强为丁谓说了情,但是,却不代表他会让任中正趁机为对方脱罪。
于是,这些宰执大臣便就这么在承明殿中吵了起来。
珠帘后,刘娥缓缓坐下,听着对面争执的声音,脸色却已然平静下来,旋即,她侧了侧身,看了一眼赵祯。
见此状况,赵祯也对着刘娥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他坐直身子,提起声音,道。
“够了!”
简单的一句话,带着淡淡的不满,顿时让外间正在争执的几人没了声息。
王曾和冯拯对视一眼,皆感到有些不安。
他们倒是不担心小官家会宽宥丁谓,毕竟,真要是细算起来,这位小官家对丁谓的厌恶,只会更甚。
真正让他们觉得不安的,是小官家的折腾能力。
上次寇准一事,便是因为小官家的一时任性,掀起了一场风波,虽然说,所有人最后都平安过关,可细究起来,很难说丁谓之败,和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他们是真的怕小官家这会再折腾出什么新状况来。
不过,事情显然并不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如意,听小官家这口气就知道,怕是要出事……
果不其然,待得殿中安静下来之后,小官家直接便单刀直入,问道。
“冯相公,你既然觉得丁谓之罪不应诛之,那应当如何处置呢?”
啊这……
冯拯面露难色,很快便感受到,周围的一干大臣,都将目光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对于丁谓的处置,冯拯自然是有腹案的。
但是,过早的暴露底牌,在朝中一直都是大忌。
他心中有自己预想的结果,其他人肯定也一样。
这种状况下,应该是大家相互试探几轮之后,相互探明白对方的想法和底线,然后再出结果,这才更容易达成一致。
政事堂一直以来议事皆是如此,吵归吵,但是一旦到最后表态这一步,大家都是慎之又慎。
毕竟,身在中书之中,最忌讳的就是出尔反尔,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给了定论,再想改弦更张就难了。
可如今小官家这么一插手,这个进程被迫提前,必然会平添许多变数。
但是,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
因此,稍一思忖,冯拯还是开口道。
“回官家,丁谓虽有大罪,但擅移皇堂之事,乃雷允恭主谋,目前来看,并无证据证明,是由丁谓指使,故而,臣以为当以玩忽职守之罪论,山陵事重,丁谓此举实乃有罪于宗庙。”
“故此,臣以为当罢黜丁谓宰相一职,降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这算是一个常规处置。
大宋对于宰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都纷纷将目光望向刚刚开口的冯拯,眼中皆带着一丝责怪之意。
就连冯拯自己,此刻也有几分坐立不安。
他的确是想整死丁谓,但是,那是政治上的死亡,可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死啊!
当下,冯拯也只得连忙开口,道。
“太后明鉴,自太祖立国以来,向无擅诛宰执之例,丁谓大罪不容辩解,然陛下初登大位,急诛大臣,必骇天下之耳目。”
“何况,丁谓之罪,罪在职责有失,未奏山陵事耳,岂用诛之?”
大宋不杀士大夫的惯例现在还没有形成,但是,对于宰执大臣和言官的优待,却是早已有之。
这一点,朝堂上下都有共识。
就算是当初丁谓那般恨极了寇准,也没敢冒这个政治风险,杀了寇准。
不出意外的是,冯拯说完之后,紧接着王曾也开口,道。
“太后,官家明鉴,冯相公所言有理。”
“当初寇准一案,动荡社稷,太后尚且能宽恩御下,如今丁谓之事,未涉谋逆大罪,诛之恐令朝野上下骇然。”
应当说,这次丁谓的倒台,虽然雷允恭之事是主要原因。
但是,在此之前那份手书的封还,包括拖延邢中和奏札被带走的消息,冯拯和王曾在其中,都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的。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他们因势利导,间接导致了如今的这种状况。
可如今,面对着太后的怒火,即便是作为丁谓的敌对方,他们却不得不主动替丁谓说起了好话。
冯拯和王曾这样的立场都转变了话风,那么,其他人也就少了几分顾及。
当下,一旁的任中正犹豫了一下,道。
“太后,官家,丁谓虽有罪,但多年为国辛劳,也曾立下不少功绩,请如律议功。”
不过,他这话一出,王曾顿时不乐意了,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丁谓之罪,虽不涉谋逆,但山陵事重,丁谓如此作为,实乃不忠,得罪宗庙,尚有何可议之处?”
显然,王曾虽然为了不破坏规矩,勉强为丁谓说了情,但是,却不代表他会让任中正趁机为对方脱罪。
于是,这些宰执大臣便就这么在承明殿中吵了起来。
珠帘后,刘娥缓缓坐下,听着对面争执的声音,脸色却已然平静下来,旋即,她侧了侧身,看了一眼赵祯。
见此状况,赵祯也对着刘娥轻轻点了点头,然后,他坐直身子,提起声音,道。
“够了!”
简单的一句话,带着淡淡的不满,顿时让外间正在争执的几人没了声息。
王曾和冯拯对视一眼,皆感到有些不安。
他们倒是不担心小官家会宽宥丁谓,毕竟,真要是细算起来,这位小官家对丁谓的厌恶,只会更甚。
真正让他们觉得不安的,是小官家的折腾能力。
上次寇准一事,便是因为小官家的一时任性,掀起了一场风波,虽然说,所有人最后都平安过关,可细究起来,很难说丁谓之败,和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他们是真的怕小官家这会再折腾出什么新状况来。
不过,事情显然并不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如意,听小官家这口气就知道,怕是要出事……
果不其然,待得殿中安静下来之后,小官家直接便单刀直入,问道。
“冯相公,你既然觉得丁谓之罪不应诛之,那应当如何处置呢?”
啊这……
冯拯面露难色,很快便感受到,周围的一干大臣,都将目光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对于丁谓的处置,冯拯自然是有腹案的。
但是,过早的暴露底牌,在朝中一直都是大忌。
他心中有自己预想的结果,其他人肯定也一样。
这种状况下,应该是大家相互试探几轮之后,相互探明白对方的想法和底线,然后再出结果,这才更容易达成一致。
政事堂一直以来议事皆是如此,吵归吵,但是一旦到最后表态这一步,大家都是慎之又慎。
毕竟,身在中书之中,最忌讳的就是出尔反尔,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给了定论,再想改弦更张就难了。
可如今小官家这么一插手,这个进程被迫提前,必然会平添许多变数。
但是,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
因此,稍一思忖,冯拯还是开口道。
“回官家,丁谓虽有大罪,但擅移皇堂之事,乃雷允恭主谋,目前来看,并无证据证明,是由丁谓指使,故而,臣以为当以玩忽职守之罪论,山陵事重,丁谓此举实乃有罪于宗庙。”
“故此,臣以为当罢黜丁谓宰相一职,降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这算是一个常规处置。
大宋对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