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声音在门外响起。

    “下官徐阶,谒见阁老。”

    “进来吧。”

    严嵩放下笔抬头,老脸上露出笑容:“少湖(徐阶表字子升,雅号少湖)来了,快坐。”

    “是。”徐阶瞥了一眼屋内的些许潦草,不动声色将歪斜的椅子挪正坐下,规规矩矩拱手:“有些事事发突然,要来和阁老禀报。”

    “南京那边的事吧。”

    “对。”

    徐阶组织着言语说道:“都察院、翰林院都有人上疏弹劾,主要就是弹劾南京近来频出伤风败俗之事,有人说,南京有一娼馆,其内女子不着片缕,近乎裸体于众,其举止之放荡、言辞之污秽已不可书表。

    圣人德化千年,却在南京我大明朝的兴业之地出了这种肮脏事,南京官员失职啊。”

    “具体弹劾的是谁啊。”

    “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应天欧阳必进是主官,因此,劾疏多数是弹劾欧阳必进,少许弹劾南京礼部。”

    没人会弹劾陆远,因为陆远跟这事没任何明面上的关系。

    严嵩面无表情反问一句:“少湖的意见呢?”

    “既然有人弹劾,是否空穴来风要查清楚,下官想着,要不要上奏御前,请皇上指派都察院、礼部一道去查查看,若确有此事,应责令南京方面整顿。”

    “你是礼部尚书,这件事你斟酌着办吧,给皇上的奏疏,老夫会替你拿过去面圣的。”

    “是。”

    严嵩看着徐阶不动屁股,便说道:“还有什么事,一道说吧,你我不是外人,没什么好隐瞒的。”

    后者点点头,继而叹道。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有些难以启齿罢了。”

    “但说无妨。”

    “贱内一个侄子家住松江府,前两年闹倭患的时候就举家逃到了山东,这两年倭患平复回了老家,就想着尽快组织百姓恢复生产,修养民生,可当初倭患火烧上海县七日,很多田契房契都寻不到了,因此就扯不明白。

    松江知府彭元林上疏弹劾,说是下官在背后纵容家眷兼并田地,下官实在是羞愧,下官身为礼部尚书,却没有管教好家里人,家风败坏、礼义扫地,哪里还有脸皮继续为官,特向阁老请辞。”

    说着话,徐阶站起身一揖到底。

    严嵩眯着眼睛,只瞬间便呵呵一笑,绕过书案扶起徐阶,嗔怪道。

    “少湖,你也算是为官多年,怎么连这种事都还记挂在心上,咱们做官难免招人非议,就算再如何公道也会被人闲话损公肥私,但咱们自己不能往心里去,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人说去吧,你徐少湖素来清廉,老夫心里是知道的。

    那彭元林就靠着一些捕风捉影、没有实据的事便弹劾一位尚书,简直是胡作非为,老夫即刻给南京吏部行文,要追责,必须要追责。”

    徐阶张嘴:“阁老......”

    “不用再说了,你徐少湖辞官,老夫不能同意,除非你直接去面圣。”

    “既如此,下官便不再多说了。”徐阶言道:“但那彭元林还是莫要追究了,阁老您说的对,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徐阶这一次唾面自干吧。”

    “一码归一码,你是我大明朝的尚书,我大明朝,万事都有法度。”

    严嵩拍了拍徐阶的手背:“是假的,真不了,是真的,假不了。”

    “谨记阁老教诲。”

章节目录

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