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尊自京城而下,想来府衙那边也是要给县尊三分薄面。”

    陆远霎时就明白了翟年的意图。

    想试探一下自己的斤两或者说背后力量?

    绕了这么一圈,又拿出一万两银子,手笔不菲啊。

    若是自己真有能耐,这一万两银子就是一张船票,将来翟年顺势便上了自己的船,若是没能耐,银子省却,免不得还要跟自己争斗一番。

    但这其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

    魏家,到底有没有通倭?

    如今从翟年的态度来看,魏家通倭的概率已经很大了,可严州府为什么不将魏家法办呢?

    按说直接法办抄家,魏家的家财不就全进了严州府的府库,成了上下官员的囊中之物,何必这么拖着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

    首先,如果真定魏家通倭罪,对严州府的吏评将会是一大污点。

    南倭北虏,北边是没办法,异族入侵非官员之罪,可南边的倭寇却是不同。

    若是治下严明、百姓安居,何来倭患?

    闹倭寇,甚至是连富商都通倭,就说明这个地方的吏治已经相当败坏。

    除非是乱子闹的很大,地方上瞒不住,不然的话为了捂盖子、表太平,严州府大概率不会将将此案上报,更不会定魏家通倭之罪。

    第二点,将魏家满门抄斩对严州府的好处也是有限,抄家所得需得上缴国库,就算中间春秋笔法贪墨掉,总归还是要上缴的,倒不如干脆耗着,慢慢盘剥压榨,将魏家所有家财让魏崇信以自愿的方式送进自己口袋,如此,不是一举两得?

    这也就能解释通,为什么魏家那么多人进了严州府的监牢,却独独留下魏崇信一个嫡子还在外面的道理。

    指着魏崇信将魏家家财源源不断双手奉上呢。

    想明白这一点,这一万两陆远还敢接吗?

    接了这钱,魏家通倭的赃款自己便沾了身上,将来还不任由翟年拿捏。

    若是自己真有通天背景,那翟年也就顺势跟随自己一路青云直上了。

    算计的很深啊。

    陆远心中渐冷,面上微笑却是更加洋溢。

    “如此说来,这魏家冤屈着实不小,本官身为淳安的父母官,也不能坐视不管,既如此,那本官且书信京师,尝试一二?”

    翟年大喜,赶忙起身作揖。

    “县尊心系百姓,实乃我辈官员楷模,下官代全县父老,拜谢县尊怜民恤民之恩德,自当铭感五内、余生不忘。”

    陆远扶起翟年,笑容和煦且温暖。

    “翟典史放宽心,本官定鼎力相助。”

    “有劳县尊疏通,可打点的银子自当我等奉上,下官这就让那魏崇信......”

    “莫急。”陆远抬手:“且等本官书信京师好友,探探口风再说。”

    翟年点头:“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章节目录

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