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一声令下,三路大军一起动员南下,周瑜接到命令最早,赵云行军速度最快,但最先抵达战区的却是太史慈。

    乌程就在余杭、钱塘的正上方,西侧是天目山,东侧是东苕溪,中间有一条走廊,可从乌程直抵余杭、钱塘。

    太史慈带着徐晃两部日夜兼程,仅仅三日就已经抵达了余杭外围。

    太史慈并没有直接出山,而是先在山口内侧扎营,然后派出从乌程带来的细作侦查余杭、钱塘的情况。

    富春因为距离较远,只是派了几个人过去侦查,重点还是距离最近,就在山口外钱塘江平原上的余杭县。

    余杭县距离太史慈大营所在不过二十里,半日强行军即可到达。

    太史慈这里还在等南边斥候的信息,却突然收到禀报,说是抓到了几个奸细。

    太史慈心中一沉,担心自己的位置已经暴露,立刻命令将奸细送入大帐,他要亲自审问。

    很快,两名奸细被送入了大帐之中,太史慈进帐一看,发现两人有些诡异。

    一般的细作都会挑选长相,身材平平无奇,最好就是丢到人群之中都找不出来的那种。

    可这两个细作却是身材魁梧,健硕有力,一看就是肉食者。

    这年头细作可吃不起肉。

    太史慈心中有些疑惑,刚想要询问,却发现左边那个细作看见他之后,当即挺身大喊道“小人冒昧,敢问将军可是刘征南部下?”

    太史慈沉着脸色没有回答,只是目光却始终钉在对方身上。

    那人看起来有些紧张,却硬生生挺住身体,目光坚定的回视太史慈。

    “好胆色。”

    太史慈赞赏了一句,随后坐在了胡凳上,随后话锋一转,试探道“大好男儿,当建功立业,何以为奸细乎。”

    那汉子脸色上露出焦色,大声回道“在下并非奸细,实是有重任在身。”

    随后,他又第二次问道“不知将军是刘征南麾下哪位臂助?”

    太史慈这才点了点头“我乃是刘征南麾下中郎将东莱太史慈,你有何重任在身,为何要求见于我?”

    那汉子顿时大喜,赶忙回道“小人乃是许昭族弟许仲,奉族兄之命,求见刘征南,备述吴南孙贼军势。”

    许昭在发现吴景入余杭之后,立刻找了高岱商议,两人合议良久,定计之后,找了机会才派出许仲北上求见刘封。

    许仲在出城之后并没有走大道北上,而是寻着天目山而来,欲走山谷通道北上乌程,然后坐船前往吴县。

    结果刚一入山口,就看见了太史慈大营,刘字旗高高飘扬,这让许仲意识到刘封大军竟然已经悄悄潜至余杭附近。

    许仲当即让随身的两个人手回余杭禀报许昭,然后带着剩下的一个人前往大营求见,可在靠近大营时却恰好被巡逻队伍逮住,当成了奸细。

    太史慈闻言,登时大喜过望,可脸上神情却是纹丝不动“哦?有何信物?”

    许仲目视胸口道“族兄有帛书一封,被我缝在了棉衣之中,将军可令人拆开一观。”

    太史慈一个眼色,周围一个亲兵上前将许仲棉衣撕开,取出了其中的帛书,随后转身送至太史慈案前。

    太史慈取过帛书观看,发现上面的确有许昭、高岱两人的签字,同时还备述了吴景所部诸营的分布,以及对方抢运粮食,送往钱塘江南岸的行动。

    许昭很直白的表达了自己想要投效刘封的心意,高岱也在帛书中为许昭背书。

    可别小看这一点,高岱因为冒死救了盛宪的事情,在整个江东名气都相当大的,尤其是在吴郡,那更是被人交口称赞为义士。

    高岱肯为许昭背书,那许昭这事的可信度最少翻几倍。

    来之前,刘封给太史慈下令的同时,也有书信同至。

    书信里就提醒过太史慈,要他看情况拉拢许昭和高岱。

    因此,太史慈此时只觉得是天降横福,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了。

    许昭的帛书之中,不但备述了吴景的兵力分布,就连城中的布防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这其实也怪不了吴景,许昭可是地头蛇,而吴景初来乍到,又忙着抢运粮食,自然防不住许昭的刺探了。

    如今吴景亲自坐镇余杭,有兵四千,但城中撑死了只有三千人,另外一千人在外沿途护送押运粮食。

    而钱塘、富春各有兵马两千,一半驻城,一半押运。

    余杭城有四个门,吴景在每个城门安排了两百人,每一面城墙安排了三百人,剩下的一千人,六百人在余杭县衙中卫护吴景,同时以作为预备队,另外四百人则分为四队,巡视城内,弹压不轨。

    太史慈当即决定,这份大功他吃定了。

    他先派人将徐晃请了过来,把情况讲了一遍之后,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计划相当简单,就是利用许昭作为内应,里应外合,直接破了余杭,如果能把吴景给活捉或者阵斩了,那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父刘玄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网文老大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网文老大爷并收藏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