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帝李佑堂的一声令下。

    众官员便四散而去,朝着帝令而行。

    李佑堂见状也没多阻拦,毕竟,从现在朝堂的情况来看,想再让这群文武百官再说出个一二三来,那是根本没可能了。

    早朝议事,总不能交给一群醉醺醺的酒蒙子来做。

    而不多时。

    朝中众臣便接二连三的离开了大殿。

    在见到众臣渐行渐远之后,唯一一个尚且没有喝多的韩国公樊忠,才缓缓朝着皇帝的面前走去行礼。

    “陛下,今日河东伯唐达从北疆凯旋而归,按常理应是要在今日早朝之时赶回来。

    可前方探子说,河东伯唐达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儿贼人,耽搁了时间,如今最快也要等到午后才能回朝。

    届时,您还有要务要忙,要不然就让河东伯先行回府,等到翌日早朝,再正式宣他入朝领赏如何?”

    樊忠这人虽然是个武将出身,但他心中重情义。

    无论是何时,河东伯唐达总能排进他心中的前三名。

    “嗯,朕确有此意,既然韩国公也这么想,那就这么办吧!”

    李佑堂本来还想在早朝的时候,议议这件事。

    因为这一次河东伯唐达可是真真的凯旋归来啊。

    要知道,大周王朝这一年来在北疆战线上,可谓是一丁点的好处都没捞到。

    几乎就是大胜没有,大败不断!

    这次从京中将善打反击战的河东伯唐达紧急调到北疆前线,就是为了打一场胜仗,也是为了能得到一次百姓的认可,更是为了能让大周王朝的文官武将们提一口气!

    而河东伯唐达也真是做到了,他前往北疆连战两月有余,来一波蛮子打一波蛮子。

    按照原计划,大周兵部本是准备让唐达在北疆驻守六个月,直至过了年关再班师回朝的。

    可谁也没成想,这个已经五十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就彻底的将侵犯北疆的那群蛮子给打回了老家。

    两个月,狂斩北蛮两万铁骑,就这样的逆天存在,光是活着,便已经能够对那群北蛮子形成一个优加的震慑了。

    所以为了保全河东伯,李佑堂也着实是不再敢让这个活佛继续呆在北疆作战了,

    倘若河东伯唐达出了什么闪失,那大周王朝无疑是少了一个能够震慑外夷的存在。

    所以李佑堂这才会在北疆战线稳定之后的第一时间,就下急诏,将河东伯唐达请了回来。

    “微臣叩谢隆恩,还望陛下好生歇息!”

    韩国公樊忠在得到了皇帝的准允之后,便急匆匆的拱手下了朝。

    而他也在第一时间,就命自己的探子急速将这一条消息传给到了还在玉门关外的河东伯唐达。

    在看着韩国公樊忠的身影渐行渐远之后,又一位留在朝上的老臣赵寿,又拖着他的校阅放榜名单,缓步走到了李佑堂的龙椅前,跪拜上表道:

    “陛下,今日便是校阅放榜的日子了,按照大周礼制,应让大内公公带着御前侍卫,挨家挨户的去给这群校阅的孩子们,赋予奖赏和官职。

    至于那些没有通过校阅的孩子,也要将未及格的试卷,送到府上,以正大周公正。”

    “嗯,官职名单都拟好了吧?”

    李佑堂拄着脑袋,沉着声音发问道。

    “自然,都是按照上次陛下的旨意办的。”

    赵寿双手微拱,操着苍老的声音说道。

    “对了,赵老,还有一件事儿要劳烦你去吏部和户部跑一趟。

    那个谁,唐稷,他虽未通过校阅,可朕看这小子孔武有力,而且河东伯又刚立了战功,便封他一个御前侍卫的六品官当当吧。

    也算是朕对河东伯的一个认可。

    至于形式,便借着这次校阅的名头将官职封下去吧。

    该走的程序都按照你的来,朕只是借光封官,应该不乱礼数吧?”

    李佑堂拄着脑袋,冲着眼前的赵寿老臣说道、

    而赵寿在听后,也只是会心一笑道:“陛下所言,自然是符合礼数常规的,臣会替陛下办好此事。

    河东伯之子唐稷,封为六品御前侍卫,老臣记下了。”

    而与此同时,已经快抵达了玉门关的河东伯唐达。

    正率领自己的嫡系部队,驻足在燕山马场的大门前,看着那数万匹奔腾的骏马,满脸沉思。

    “莫不是陛下准备培养骑兵了?我记得老夫离京之前,燕山马场还没有这么多匹良驹啊。”

    “兴许是陛下他老人家考虑了到了北疆战士的辛苦,所以他也想趁早的为大周培育出专属的骑兵吧。”

    跟在唐达身边的副将,一唱一和的说道。

    而不多时。

    韩国公樊忠派来的探子就已经将消息传到了唐达耳中。

    在得知了消息之后,唐达也是立马下令,调整全军的动向。

    “副将,你持我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周帝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宫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宫城并收藏大周帝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