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隧道,回到清朝光绪年间的江西省杨村,那里居住着一位年逾花甲却仍神采奕奕的老农杨榜翁,其身手不逊于任何青壮年。无奈天意弄人,他的老伴早在十余年前便因病撒手人寰,仅留下独子杨红玉相伴左右。如今,红玉已届十五岁,不仅淳朴勤劳,更是孝顺至极,父子俩相依为命的生活赢得了四邻八舍的一致好评,都说杨翁福气满满,有个贴心懂事的好儿子。
杨翁对红玉疼爱有加,为了让儿子日后有所依靠,他煞费苦心地通过亲朋好友为红玉物色了一门童养媳。这位名叫柳蕙姑的女子同样出身农家,年龄与红玉相仿,天生丽质,聪慧可人,甫一入门便深受喜爱。柳蕙姑与红玉青梅竹马,两人相处融洽,感情日渐深厚,犹如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卷。
杨翁心中揣着早日含饴弄孙的美好愿望,眼见这对小夫妻情感日笃,遂在三年后的吉日良辰,精心筹备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式将红玉与蕙姑送入洞房,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这一桩乡村童养媳终成眷属的佳话,在杨村里传为美谈,也为杨家平添了几分喜庆与祥和。
在那个时代,儿女婚嫁无疑是一场家庭盛事,即便是穷困潦倒之家,也要竭尽所能,铺张一场,招揽亲朋挚友共享喜悦。杨翁也不例外,为了能让自家的这场婚礼不失体面,他东拼西凑,不仅为红玉与蕙姑购置了光鲜亮丽的婚服,更设下了多桌丰盛宴席,热情招待四方宾客。
当吉日到来,杨家门前车水马龙,一片喧嚣热闹。众人目睹新人盛装打扮,无不赞叹连连:“真是璧人一对,杨翁得此才子佳人,晚年生活无忧矣!”听着这些溢美之词,杨翁心里乐开了花,开怀畅饮之余,还不忘微微捋须,满面笑容。在这欢声笑语之间,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农仿佛沉浸于晚年最为甜美的一刻。
然而,翌日破晓,杨翁从昨夜的欢庆余韵中清醒过来,迎接他的竟是个宁静明媚的早晨。他起身走动,环顾院落,直至日头高挂,却发现新房内依旧悄无声息,不见新人起床。起初,他还宽慰自己,年轻人新婚燕尔难免贪眠,不足为奇。然而,当午日烈阳正当空,新房的门窗依然紧闭,静谧得异乎寻常,杨翁不由得焦虑起来,暗忖这对年轻人怎如此不懂礼数。
终于,他按捺不住,用力拍打新房的门,试图唤醒他们,却始终无人应答。疑惑涌上心头,杨翁决定无论如何要进房查看究竟。
门扉开启的一刹那,杨翁惊骇万分,眼前的景象险些让他魂魄出窍。原本俏丽如花的新娘蕙姑竟双眼紧闭,赤裸身躯躺在床上,而新郎红玉却踪迹全无。杨翁强抑住内心的不安,贴近细察,蕙姑面容依旧美丽,但她的双手冰冷如霜,已然没了气息,唯有床单上几点初夜留下的血迹刺眼夺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新娘身上并无丝毫损伤痕迹,这使得整个新房弥漫着一股诡异而深重的谜团。
目睹这般悲惨场面,杨翁老泪纵横,无法抑制地抚尸痛哭。这撕心裂肺的哭声很快引来左邻右舍,大家闻声纷纷赶来,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愕然,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只能尽力安慰悲伤不已的杨翁,共同商议如何妥善处理后续事宜。此刻,杨翁完全陷入极度的悲痛与惊愕中,除了痛哭不止,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意见。于是,善良的乡亲们主动担起责任,一方面紧急派出人手四处搜寻失踪的杨红玉,另一方面派遣可靠的人前往邻县柳家报丧。
仅仅一夜间,杨家的喜庆婚宴变成了悲痛的丧事,村民们无不感慨万分,叹息世事无常,人生变故瞬息万变。
正值酷暑炎夏,杨翁担忧蕙姑的遗体在家停放太久会产生恶臭,污染环境,影响四邻。于是,他咬牙决定,命人砍伐屋前一棵粗壮的大树,将其制成简易的薄皮棺材。在简陋的仪式后,杨翁含泪将蕙姑匆匆安葬在村子后面的荒野之中。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原本平静的小村庄笼罩在一片哀戚与困惑之中,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起神秘悲剧的深深思索。
三日之后,亲家柳翁风尘仆仆地赶至杨村,一进杨家大门,只见丧事已告一段落,女儿蕙姑已然入土为安,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胸中不禁燃烧起一团怒火。柳翁转向杨翁,质问道:“为何这么快就把慧姑下葬了?”
杨翁满脸愁容,低声回应:“因为气温过高,害怕尸体快速腐烂,污染环境。”
柳翁紧皱眉头追问:“慧姑得了什么病吗?”
杨翁痛苦摇头:“她没病!”
“那红玉现在何处?为何至今找不到他人?”
“目前仍未找到,已经派人搜寻了三天。”
听罢杨翁的回答,柳翁心中的疑窦更深,怒不可遏地质问:“我女儿在你家整整三年,从未听说有任何行为不端,你们怎忍心对她下此毒手?如果说慧姑真的是正常死亡,你儿子又为何离奇失踪?为何不等我来见上慧姑最后一面,你就急急忙忙把她草草埋葬?你这样做究竟是何居心?如果你不是凶手同谋,为何要藏匿儿子,又匆匆将儿媳简单下葬以销毁证据?你们的真实动机还不昭然若揭吗?”
面对柳翁激烈的质问,杨翁感到冤屈无比,却又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翁对红玉疼爱有加,为了让儿子日后有所依靠,他煞费苦心地通过亲朋好友为红玉物色了一门童养媳。这位名叫柳蕙姑的女子同样出身农家,年龄与红玉相仿,天生丽质,聪慧可人,甫一入门便深受喜爱。柳蕙姑与红玉青梅竹马,两人相处融洽,感情日渐深厚,犹如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卷。
杨翁心中揣着早日含饴弄孙的美好愿望,眼见这对小夫妻情感日笃,遂在三年后的吉日良辰,精心筹备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式将红玉与蕙姑送入洞房,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这一桩乡村童养媳终成眷属的佳话,在杨村里传为美谈,也为杨家平添了几分喜庆与祥和。
在那个时代,儿女婚嫁无疑是一场家庭盛事,即便是穷困潦倒之家,也要竭尽所能,铺张一场,招揽亲朋挚友共享喜悦。杨翁也不例外,为了能让自家的这场婚礼不失体面,他东拼西凑,不仅为红玉与蕙姑购置了光鲜亮丽的婚服,更设下了多桌丰盛宴席,热情招待四方宾客。
当吉日到来,杨家门前车水马龙,一片喧嚣热闹。众人目睹新人盛装打扮,无不赞叹连连:“真是璧人一对,杨翁得此才子佳人,晚年生活无忧矣!”听着这些溢美之词,杨翁心里乐开了花,开怀畅饮之余,还不忘微微捋须,满面笑容。在这欢声笑语之间,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农仿佛沉浸于晚年最为甜美的一刻。
然而,翌日破晓,杨翁从昨夜的欢庆余韵中清醒过来,迎接他的竟是个宁静明媚的早晨。他起身走动,环顾院落,直至日头高挂,却发现新房内依旧悄无声息,不见新人起床。起初,他还宽慰自己,年轻人新婚燕尔难免贪眠,不足为奇。然而,当午日烈阳正当空,新房的门窗依然紧闭,静谧得异乎寻常,杨翁不由得焦虑起来,暗忖这对年轻人怎如此不懂礼数。
终于,他按捺不住,用力拍打新房的门,试图唤醒他们,却始终无人应答。疑惑涌上心头,杨翁决定无论如何要进房查看究竟。
门扉开启的一刹那,杨翁惊骇万分,眼前的景象险些让他魂魄出窍。原本俏丽如花的新娘蕙姑竟双眼紧闭,赤裸身躯躺在床上,而新郎红玉却踪迹全无。杨翁强抑住内心的不安,贴近细察,蕙姑面容依旧美丽,但她的双手冰冷如霜,已然没了气息,唯有床单上几点初夜留下的血迹刺眼夺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新娘身上并无丝毫损伤痕迹,这使得整个新房弥漫着一股诡异而深重的谜团。
目睹这般悲惨场面,杨翁老泪纵横,无法抑制地抚尸痛哭。这撕心裂肺的哭声很快引来左邻右舍,大家闻声纷纷赶来,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愕然,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只能尽力安慰悲伤不已的杨翁,共同商议如何妥善处理后续事宜。此刻,杨翁完全陷入极度的悲痛与惊愕中,除了痛哭不止,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意见。于是,善良的乡亲们主动担起责任,一方面紧急派出人手四处搜寻失踪的杨红玉,另一方面派遣可靠的人前往邻县柳家报丧。
仅仅一夜间,杨家的喜庆婚宴变成了悲痛的丧事,村民们无不感慨万分,叹息世事无常,人生变故瞬息万变。
正值酷暑炎夏,杨翁担忧蕙姑的遗体在家停放太久会产生恶臭,污染环境,影响四邻。于是,他咬牙决定,命人砍伐屋前一棵粗壮的大树,将其制成简易的薄皮棺材。在简陋的仪式后,杨翁含泪将蕙姑匆匆安葬在村子后面的荒野之中。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原本平静的小村庄笼罩在一片哀戚与困惑之中,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起神秘悲剧的深深思索。
三日之后,亲家柳翁风尘仆仆地赶至杨村,一进杨家大门,只见丧事已告一段落,女儿蕙姑已然入土为安,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胸中不禁燃烧起一团怒火。柳翁转向杨翁,质问道:“为何这么快就把慧姑下葬了?”
杨翁满脸愁容,低声回应:“因为气温过高,害怕尸体快速腐烂,污染环境。”
柳翁紧皱眉头追问:“慧姑得了什么病吗?”
杨翁痛苦摇头:“她没病!”
“那红玉现在何处?为何至今找不到他人?”
“目前仍未找到,已经派人搜寻了三天。”
听罢杨翁的回答,柳翁心中的疑窦更深,怒不可遏地质问:“我女儿在你家整整三年,从未听说有任何行为不端,你们怎忍心对她下此毒手?如果说慧姑真的是正常死亡,你儿子又为何离奇失踪?为何不等我来见上慧姑最后一面,你就急急忙忙把她草草埋葬?你这样做究竟是何居心?如果你不是凶手同谋,为何要藏匿儿子,又匆匆将儿媳简单下葬以销毁证据?你们的真实动机还不昭然若揭吗?”
面对柳翁激烈的质问,杨翁感到冤屈无比,却又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