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投身于这位异族君主麾下,毕竟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相互之间缺乏深入的理解与信任。为化解这些顾虑,忽必烈施展了全方位的策略,除了公开宣扬自己的主张,更重要的是,他坚定地将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政策落实赢得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心。

    在忽必烈的精心布局下,他慷慨地给予投诚的汉族知识分子极高的地位和丰厚的俸禄,甚至不惜赐予豪华马车、豪宅,连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都列为皇家专享,极力展现其对人才的极度渴望与尊重。这种真诚之举犹如滴水穿石,渐渐打动了众多汉族智囊的心,一时间,诸如商挺、姚枢、刘秉忠、许衡、郝经、王文统等名儒和策士相继云集,纷纷投入忽必烈的帐下。

    在这些饱学之士的影响与精心擘画下,中原地区的汉人世侯领袖如史天泽、张柔、严忠范、董文炳、郑鼎、汪良臣、刘黑马、李璮等人也逐渐归附于忽必烈麾下。他们运用汉地传统的治理方式,妥善管理中原,成效显着,民众生活得以改善,久经战火洗礼的中原大地焕发新生,农业生产恢复,经济逐步繁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稳定而繁荣的中原地区,成为了忽必烈新政的典范,大大提升了他在民间的声誉和威望,进而为他与对手阿里不哥的“伪政权”对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民心基础。早在蒙哥大汗在位时期,忽必烈就已经掌控了中原地区的最高行政权,数年的深耕细作,使中原变为他稳固的后盾和有力的筹码。

    一场突发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那就是忽必烈倚重的汉将李璮的反叛,此人曾是忽必烈“以汉治汉”策略的典型代表,他的背叛使得忽必烈的声望遭受严重冲击,也令世人对忽必烈的治国方略产生了质疑。

    李璮,一个出身潍州北海(现今山东省潍坊市)的枭雄,其父乃金末动荡时期的山东割据势力首脑李全。尽管身为汉人,李全却不关心民族大义,只顾固守自家领地,在蒙古铁骑南侵之际,他选择了明哲保身,避而不战,这一举动恰恰迎合了蒙哥大汗的策略,也因此获得了信任,被任命执掌益都(古称青州)行省的大权。

    公元1231年,随着李全的溘然长逝,李璮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无论是蒙哥还是后来即位的忽必烈,都对李璮寄予厚望,并通过联姻手段进一步拉拢他,将赤斤后王塔察儿的胞妹嫁给了他。

    忽必烈登基后,更是极力拉拢这位颇具影响力的汉人将领,授予他江淮大都督的显赫职位,期待他能成为自己在南方战线上的重要臂膀。然而,李璮对此心怀算计,他并未真心归顺忽必烈,亦不认同蒙古帝国的统治秩序。

    这一切并非源自李璮的轻狂自负,而是基于现实政治格局的深思熟虑。益都作为战略要地,恰好位于蒙宋两国对峙的咽喉地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使得蒙古高层不得不对其格外优待。李璮巧妙利用这一点,夸大南宋的军事威胁,以此作为杠杆向中央朝廷索取更多权益,实行一种类似“空城计”的策略,表面强化防御以应对敌人,实则借此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元史·李璮传》记载了他的这一系列“恫疑虚喝,挟敌国以要朝廷,而自为完善益兵计”。

    李璮的野心犹如火焰般熊熊燃烧,每当有机会与南宋正面交锋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挥师向前,不过他的真实动机并非单纯的民族荣誉或忠诚,而是借机扩张自家的地盘。一旦得手,比如那次他攻陷了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地区)在内的四座城池,他就立刻以此为谈判筹码,向朝廷提出了一个近乎敲诈的要求:从东平等路调配战略物资支援他的军队。

    要知道,满足李璮的要求代价高昂,每运送一石粮食的成本竟高达粮食本身价值的十倍之多。然而,鉴于李璮所在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朝廷即便咬紧牙关,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这笔巨额的开支。

    这样一来,李璮更加肆无忌惮,越发觉得自己不可或缺,对大汗的权威也变得无视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目空一切的傲慢,仿佛整个帝国都在他的手掌之中。

    在蒙哥汗的时代,朝廷屡次向李璮发出调兵令,但他却玩弄心机,每次都找借口拖延不去,一副“猫哭耗子假慈悲”的嘴脸。

    1260年,忽必烈汗急需李璮的七八万精兵援驰北伐前线,然而李璮却以抗宋为由,不但自己按兵不动,连一个军官都没派去,可谓“既不上阵杀敌,也不派一兵一卒”。

    更有甚者,忽必烈汗返京后,各方诸侯纷纷前来朝拜,唯独李璮推诿政务繁忙,迟迟不见身影。

    与此同时,李璮私下里加快步伐,一步步将自己的地盘打造成一个实质上的李氏独立王国。他设立一套与中央朝廷不同的官僚体系,大量延揽汉族知识分子,精心挑选和培养亲信。

    为了博取当地人心,李璮还修复了废弃已久的考场和文庙,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人在蒙古心向汉”的角色,为自己日后可能的背叛行为提前铺垫合理化理由。

    到了中统二年(1261)正月,李璮借口防止南宋侵犯,未经朝廷批准,就大兴土木加强益都城防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今中外奇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瓜乌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瓜乌龟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