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氏,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子,实则身世坎坷,命运多舛。她本出身于官宦世家,家中富贵,生活无忧。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的生活陷入了深渊。

    她的父亲,一位曾在御史任上叱咤风云的官员,不幸遭到奸人陷害,被发配边疆。在漫长的流放路上,老御史病重垂危,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心爱的女儿嫁给当地一个平凡的生意人。他希望女儿能过上平静的生活,远离官场的纷争和险恶。

    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苦命的御史。他终究没能熬过病痛的折磨,客死他乡。幸运的是,那位生意人出于善心,出资厚葬了老御史,并迎娶了贾氏为妻。本以为从此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婚后不久,生意人的儿子因身染痢疾而英年早逝。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贾氏大受打击,更让她遭受了无尽的委屈和辱骂。那家人人前人后大骂她克夫命,丧门星,仿佛她的存在就是一场灾难。而那些地痞无赖,更是趁机欺负她,觊觎她的美色。阿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常常趁家中无人之时翻墙而入,对贾氏进行调戏和侮辱。

    贾氏为了保护自己一岁大的儿子,只能忍辱偷生。她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把夫君的骨血养大成人,希望他将来能取得功名,光宗耀祖,为自己和父亲洗清冤屈。

    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可怜的女人。那家人的侄子,一个生性好吃懒做、奸诈下流的家伙,时常借着亲戚关系侵犯贾氏。他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让贾氏的生活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离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侄子在肆无忌惮地危害贾氏清白时,竟然不小心误食了这家人为毒杀耗子所做的包子,一命呜呼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难道这是命运的报应吗?

    深夜,村中的灯火逐渐熄灭,唯有一家的灯火依旧通明。乡邻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原来,那家的祸根终于除去了,大家都暗自庆幸。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场更大的阴谋的开始。

    贾氏的家人,一直担心她那出众的美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辱没门风。于是,他们竟然联手那侄子一家,编织了一个恶毒的谎言。他们诬陷贾氏与人勾结,企图谋财害命,甚至将罪名栽赃到了她身上,将她告到了官府。

    当时的父母官,昏庸无能,竟然轻信了这等谣传,将无辜的贾氏投入了监狱,甚至判处了斩刑。幸运的是,这位糊涂官后来被调离,新任的主官却是个英明之人。他重新审理此案,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冤屈,将贾氏释放。乡亲们都说,这真是苍天有眼啊!

    然而,这一切的转折,却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新任的文知县在茶馆里听闻了贾氏的遭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原来,这贾氏竟是他恩师贾御史的女儿。他深感此事必有蹊跷,决定亲自调查,为恩师的女儿洗清冤屈,保全她的名节。

    经过两日的深思熟虑,文知县越发觉得此案疑点重重。那包子中的耗子药,怎会轻易让一个混子得到?这其中的缘由,似乎很难自圆其说。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贾氏家,一探究竟,希望能找到真相,为贾氏洗清罪名,还她一个公道。

    第二日清晨,文知县洗漱完毕,他命令三班衙役前呼后拥,声势浩大地前往贾氏家,誓要查明真相,为贾氏洗清冤屈,并向世人昭示正义。

    一行人进入贾家的宅院,只见贾氏抱着孩子,头发散乱,正被公婆大声辱骂。那些污言秽语如同利剑般刺向贾氏,让她无地自容。

    文知县见状大怒,他严厉地训斥两位老人:“贾氏乃忠臣之后,嫁入你家已算是高攀。你们竟如此不明事理,虐待儿媳,简直是天理难容!”

    训斥完毕,文知县当场立下协议,宣布:“此侧院从今日起判归贾氏母子居住,你二人移居后院,不得再侵犯她们母子!”

    两位老人被吓得战战兢兢,赶忙签字画押,磕头认罪,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文知县让手下人退下,单独将贾氏叫到内房。他向贾氏诉说了自己和其父贾御史的师生情谊,并表明自己为了维护正义和报答恩师的情谊,有意为贾氏开脱罪名。他希望贾氏能够说出事情的真相,以便尽快结案。

    听到文知县的话,贾氏泪流满面,她跪拜道:“大人的恩情,犯女没齿难忘。但毕竟有人因我而死,我只求一死偿命,以免毁了大人的清誉!”

    文知县见贾氏如此深明大义,心中很是欣慰。他扶起贾氏说道:“你难道不念及孩子的亲情,放任他孤苦无依地长大吗?还有,你父亲贾御史是忠烈之士,只留下你这点血脉,你难道要让他断后吗?”

    贾氏听到文知县说得如此慷慨激昂,心中更是感激涕零。她忙跪下说道:“妾愿意说出实情,望恩公思量。”

    说完,贾氏抚额望天,似乎在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也像是在祈祷神灵宽恕她的罪恶。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其实,人是因我而死的!”

    贾氏的声音中带着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今中外奇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瓜乌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瓜乌龟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